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2023普洱两会 >> 正文




【聚焦普洱两会】澜沧县:以奋进之姿竞逐共同富裕新赛道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2/06/ 11:33 点击:

 

编者按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紧扣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以引进和壮大市场主体,聚焦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发挥科技特派团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作用,以科技促增收、保增收等措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奋进之姿竞逐共同富裕新赛道。

 

健全联结机制  巩固成果增底色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连维)   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开展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牵住“牛鼻子”,激活群众增收引擎。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团队和科技特派团人才、科技优势,抓好茶叶、咖啡、甘蔗、畜牧、果蔬、生物药业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全县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依托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科技特派团、“两园一基地”等平台,通过实作实训、“培训+上岗”、师带徒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18.86万人次。组建劳务合作社161个,用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搭建“党组织+村级劳务合作社+企业”劳务输出平台,组织化推进转移就业17.35万人次。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车间47个,吸纳就业0.36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87万个,实现家门口就业6.9万人。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从2020年的4461元增加至2022年的6356元。继续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四个不摘”要求,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半月调度、分管领导每周调度,推行“双挂”机制,对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一对一”帮扶。

构建“共同体”,系紧联农带农纽带。建立“党建+”联结机制。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引领组织、示范服务作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推动产业富民强村。全县村级党组织共领办15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1%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61%。落实“双绑”联结机制。采取以奖代补、金融支持等措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市场主体。全县2.66万户9.75万脱贫人口与243个合作社,243个合作社与28个龙头企业实现“双绑”,“双绑”覆盖率达97.2%。推广“三变”联结机制。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获得保底收益、参与分红和工资收入,实现帮扶“资金”到“资本”或“资产”的转变,推动脱贫户多途径增收。东回镇依托村级专业合作社,投入帮扶资金统一与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黄精和白及,实现土地流转获“租金”、务工就业赚“薪金”、积分评定分“股金”、发展产业添“本金”。

 

做强蔬菜产业  开启振兴新引擎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罗克 /文 董琳/图)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县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等资源禀赋,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澜沧县“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澜沧县蔬菜扶持补助办法》《澜沧县基层农技推广蔬菜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项目实施方案》,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7万亩,预计产量达13.8万吨、产值4.14亿元,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启产业振兴新引擎。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将分散的土地和闲散劳动力整合起来,加快推动产业资源聚合,提升农业资源价值,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东回镇引入云南云天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澜沧县高标准蔬菜基地1000亩,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绿色食品牌蔬菜基地建设。在糯扎渡镇勐矿村成立澜沧鑫淼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320亩土地进行冬早蔬菜种植。

抓实利益联结,持续快速增加群众收入。坚持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建立完善“农户+合作社+公司”“公司+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民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保障农民产业增值收益。在东回镇,采取以“企业+订单”模式运营1000亩基地,带动周边企业及农户在3年内扩大规模至20000亩,大幅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引导企业优先招用本地劳动力到基地务工,每人每月在基地务工收入为3000元至4000元,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壮大市场主体 促进产业提效能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金木  罗克/文 高家门/图)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坚持以产业发展为脱贫群众增收,从引进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入手,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截至2022年12月,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7亿元,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20年的11624.16元增加到14682.45元。

为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招商引资和培育本地龙头企业“齐头并进”,通过中国工程院、上海市黄浦区牵线搭桥强化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3家,培育农业市场主体7187户,龙头企业68户(亿元以上3户),有效破解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经营分散、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困扰,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带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收致富。

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就业务工等方式,引导集体、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富民强村,全县2.66万户9.75万脱贫人口与243个专业合作社,243个专业合作社与28个龙头企业实现“双绑”联结,“双绑”覆盖率达97.2%,杜绝简单发钱给物,确保联农带农联得实、联得长、联得牢。

2022年,全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31.16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达61.16%;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经营性收入由2020年的5395.39元提高到6550.84元,增长21.42%。

2020年至2022年,澜沧县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67亿元,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5亿元,助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推动茶叶、咖啡、甘蔗、畜牧、果蔬、生物药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群化发展,先后建成巨菌草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千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数字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地,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从2020年的1.49:1提高到2022年的1.85:1。

 

科技特派团“唱戏” 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钱永康)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科技特派团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榜样,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了帮扶工作,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

科技特派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璐琦担任顾问,团内28名成员分别来自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等11个部门单位,并分为茶叶、甘蔗、中药材、生猪、肉牛、特色蔬菜6个工作组。

找准方向,当好产业发展“规划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聚焦澜沧县“六大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6个工作组对应负责帮扶一项产业,通过细化具体帮扶措施,实现“六大产业”精准帮扶。自选派以来,澜沧县科技特派团累计实地帮扶201人次、对接企业和合作社22家、解决技术问题25个、开展技术培训15场次、指导应用新品种17个、创建示范点13个、培训本土人才1014人。

聚焦需求,当好科技服务“指导员”。茶叶产业组广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茶树品种嫁接改良等技术指导,在澜沧某茶叶有限公司基地筹建示范园。甘蔗产业组通过召开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引进新品种、新建品种园等方式,促进全县新增甘蔗种植面积1万余亩。中药材产业组加强与企业对接联系,与当地中药材种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完成林下三七示范基地建设100亩。肉牛产业组加强日常指导与工作联系,发挥渠道优势、资源优势,引进高品质能繁母牛295头,改善当地肉牛品种结构。

注重帮带,当好人才培养“教练员”。采取“理论培训+田间作业+现场教学”的培训方式,依托“火塘夜校”、党群大会、“互联网+”平台,培养一批智慧“新农人”。通过“一帮一”“一带多”等方式,加强产业发展结对帮扶及示范带动,目前,全县已有1000余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六大产业”发展,带动5万余户农户树立“科技兴农”思想。

成果转化,当好技术瓶颈“攻坚员”。聚焦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着力在良种培育、旱作节水、疾病防控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特色蔬菜产业组选择10个大果型朝天椒类型品种试种,筛选出适宜澜沧县种植且效益较高的优异品种,对蔬菜品种的选择、育苗和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及公司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生猪产业组驻点100余天开展滇南小耳猪良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完成本地品种小耳猪7个杂交组合测试,筛选出两个较优组合,实现育种良育。

(通讯员 董琳 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聚焦普洱两会】墨江县:蹄疾步稳启新篇 ... 下一篇:【喜迎普洱两会】奋楫扬帆启征程 凝心聚 ...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