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一流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2022年,普洱市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抓手、干部建功立业的主战场,把招商引资作为深入推进“两个革命”的重要抓手,掀起了大抓招商引资的热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普洱市投资促进局将聚焦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持续推动“一把手”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构建好招商体系、优化好招商模式,为全市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 2022 携手同心促发展 立足“欠发达、后发展”基本市情,聚焦“要什么、有什么、谁来做”,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着力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深入推进“两个革命”的重要抓手,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在引进工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重点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一把手”招商富有成效 ●组织市、县(区)“一把手”赴外招商139次,其中市级“一把手”赴外招商10次;拜访中福海峡、科大讯飞、360集团等320家企业,与金光集团、杭州羽嬉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通过做实“一把手”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形成齐抓共推的大招商工作格局,强力推动重点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招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建立“两制度一方法”,建成招商引资全过程服务数字化平台,成立招商引资项目工作一线现场考察监督小组,实现对招商项目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全方位分析、全过程服务。 ●推行“项目主管”制度,由市领导全程跟进重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推行“服务专员”制度,市投资促进局16名干部职工作为服务专员对208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 ●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意见》,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 招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精准筛选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完善和丰富招商引资项目库。 ●编制了《普洱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及咖啡、林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等重点产业的招商工作指南及招商专案,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收集整理了省、市现行鼓励类投资政策,形成《普洱市鼓励投资政策汇编》,为实施“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提供政策保障。 对外招商渠道不断拓展 ●建立了普洱籍在外发展人员信息库、外来投资企业信息库和目标企业信息库,聘请144名商界代表为普洱市招商代表,充分依靠招商代表推进以商招商。 ●充分发挥北京、上海、昆明、广州驻外招商分局的作用,积极宣传、推介普洱。与杭州市、北京西城区等友好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借助丰富的人脉资源和优质的企业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对接力度。 ●参与“第6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6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老铁路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和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活动,积极开展招商推介。 产业链招商成效初显 ●开展“填空式”招商,引进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进一步推进茶、咖啡、现代林产业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记者 徐一丹 摄) 
(澜沧县委宣传部提供) 
(澜沧县委宣传部提供) 
(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23 铆足干劲加油干 聚焦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持续推动“一把手”招商带动全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按照前端抓“产业研究+主体研究”、中端抓“信息收集+信息研判”、后端抓“合作洽谈+落地服务”的要求,构建好招商体系、优化好招商模式,以“产业招商图谱”“产业用地一张图”推进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为全市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 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 积极谋划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工作,将“一把手”赴外招商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区)、园区,并强化督查指导和考评。 ●找准“一把手”招商区域。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为招商主要目的地,积极赴国外重点城市,精准对接重点产业聚集园区或重点目标企业,提高“一把手”招商实效和招商成功率。 ●瞄准“一把手”招商企业。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关键环节,寻找匹配度高的链主企业,发挥“一把手”招商优势,积极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围绕九大产业链,努力引进龙头企业及“链主”企业。 ●持续跟踪推动落实。统筹做好“一把手”外出招商成果统计工作,跟进了解各级“一把手”外出招商的合作意向及合作成果,持续做好跟踪服务,推动“一把手”招商项目快速落地。 着力推动招大引强 围绕重点产业提速发展,深入研究资源和市场两端,摸清搞准每个行业“上下游”“左右岸”的目标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落细落实,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全景进行分析,锁定目标企业,找准合作契合点,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尽快制定普洱市招大引强工作方案。 ●按照省级“健全招商引资省级统筹、州市联动机制”,落实好与省投资促进局签订的备忘录,争取省级推送更多的大企、大商。 ●突出产业链招商,年内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持续发力,协助做好与深圳天锂储能、上海采日能源等企业洽谈落地相关工作。 加大产业链招商 立足全市产业资源现状,深入分析企业投资意愿及与我市产业链的契合度,科学谋划一批强“优势”、补“短板”、盘“存量”、促“整合”的项目,梳理形成目标企业名录,为产业链标靶定向、精准招商奠定基础。 ●建立目标企业目录,从“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需求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分批次编制9大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 ●发挥9大产业链“链长制”作用,由各产业链牵头部门建立起“七个一”产业链清单,实时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 ●建立专业招商小分队,结合产业和县(区)、园区、部门的招商需求,抽调人员组建专业招商团队,投放到经济最活跃、投资外溢最多的地区开展上门(驻点)招商,招引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普洱。 ●强化多元主体招商,发挥园区主体作用,依托龙头企业招商,深化中介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精准招商。 优化服务保障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竭力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当好企业的“参谋”,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节能降耗降成本、增收节支减负担,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切实提高项目签约率和落地率。 ●认真落实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扶持政策。用好“两制度一方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推进重点项目谋划、签约、前期、开工、在建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帮代办”服务及招商引资全过程服务数字化平台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对招商项目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全方位分析、全过程服务,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积极发挥招商代表作用,做好144位普洱市招商代表服务和保障工作,利用招商代表在项目推介、联系企业、对接资源等方面的有利优势,促成更多企业走进普洱。 ●发挥驻外机构招商作用,积极寻找投资信息,协调匹配产业项目,为普洱招商引资抢得先机。 ●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与相关单位联动,推出普洱招商“产业用地一张图”,为企业落户和项目落地提供最优方案和最佳条件。(本版文字由普洱市投资促进局提供) 
(思茅区融媒体 中心提供) 
(记者 胡雪英 摄) 
(思茅区融媒体 中心提供) 
(记者 王承吉 摄)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