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形和势 聚焦延链补链攻坚,产业发展质效双升 集中开工产业项目133个 产业投资增长36% 工业投资增长33.7% 旅游业投资增长78.7% 粮食总产量达123.1万吨,实现十九连增 烟农收入、烟叶税、亩产值、收购均价均创历史新高 种植菌草2.5万亩,启动澜沧菌草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 新增肉牛10万头,存栏达93.9万头 茶叶产量、综合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咖啡生豆精品率由10%提升至15.9%,精深加工率由8%提升至20.3%,综合产值由27.8亿元增至50.5亿元 生物医药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增长37.2% “城市大脑”上线数字驾驶舱30个、应用场景9个 “区块链+税务服务”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聚焦短板弱项攻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建立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要素专班”工作机制 景谷至宁洱等9条(段)498公里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改造稳步推进 墨江至江城等10条(段)745公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新改建农村公路1572公里 思茅机场迁建获南部战区空军批复同意,景迈机场改扩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临沧至普洱铁路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 黄草坝大型水库可研通过水利部审查 开通5G基站1715个,中心城区、县城、4A以上景区和44个沿边行政村等区域5G网络全覆盖 聚焦痛点堵点攻坚,城乡建设加快推进 启动中心城区“点靓南部片区”规划建设 改造老旧小区62个 整治城市易涝点52个 持续推进“两违”整治 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1541个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完成投资14.2亿元 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5.7%和69.6% 启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 聚焦动力活力攻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理顺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城乡建设管理体制 实施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和园区财税体制改革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序推进 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0% 国家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0项 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50.6亿元 聚焦共建共享攻坚,绿色优势更加凸显 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 推动落实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思茅城区河道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工作 实行五级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1.7万亩、森林抚育10.8万亩 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 生态环境状况等级连续6年评价为优 思茅河水质首次实现年度脱劣 聚焦民忧民盼攻坚,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提升至74.8% 培训农村劳动力43.3万人次、转移就业85.1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 加快建设“创业之城”,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亿元 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 县(区)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达标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完成国际专家现场评估 聚焦底线防线攻坚,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清理拖欠企业账款2.3亿元 协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12.3亿元 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到账30.6亿元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平安普洱建设取得新成效 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 实现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增长3.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3%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6.8%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2亿元 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8.1万人 消除风险人群5.7万人 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890元、增长15.4% 产业招商创新突破 以“一把手”招商带动全员招商、产业链招商 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5.7% 市场主体扩量增效 建立纾困主管和政策专员制度 市场主体总数达26.4万户,净增4万户 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 主动融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 科学统筹口岸疫情和货物通关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高效处置多轮突发疫情 完成全程疫苗接种216.8万人 抓好医疗救治和药品保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