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农晾晒咖啡豆。(记者 吕禾 摄) 普洱日报讯(普洱市乡村振兴局) 普洱市把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工作,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力推进脱贫人口增收。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890元,增幅15.36%。 突出四个重点抓收入。产业提质促增收。着力打造“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水果蔬菜中药材”五大基地。目前,全市现代茶园面积达190万亩,茶叶产量14.46万吨,综合产值392亿元,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全市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产量5.57万吨,综合产值50.45亿元,普洱咖啡、景谷大白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一。稳定就业促增收。全覆盖组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实作实训、“培训+上岗”、师带徒等方式,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7.01万人次。组建劳务合作社968个,组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8.13万人,涌现出“西盟工匠”技能品牌和“普洱咖啡工”等劳务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就业帮扶车间186个,吸纳就业1.4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4万个。盘活资产促增收。盘活土地、林地、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交由村集体经济统一管理经营,采取积分制、清单制,评定农户分红。全市流转土地93.29万亩,租金7.61亿元。落实政策促增收。及时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耕地地力保护、生态效益补偿、边民补贴等各项涉农政策补贴,农村低保标准从2021年的每人每年4800元提高到2022年的每人每年5520元。 健全三项机制搭平台。建立“党建+”联结机制。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引领、示范服务作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推动产业富民强村。全市村级党组织共领办110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23万元以上。落实“双绑”联结机制。393个企业、1668个合作社参与“双绑”,绑定脱贫户14.3万户、监测户2.3万户,“双绑”覆盖率分别达93.8%、95.4%。推广“三变”联结机制。采取订单收购、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引导带动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获得保底收益、股本分红和工资收入。 夯实三项保障强根基。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统筹部门抓协同、统筹项目抓建设、统筹人才抓服务、统筹优势资源抓示范的“四统”“四抓”三农工作机制,组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推行市县领导干部挂县联乡、干部职工挂钩帮扶监测户的“双挂”制度。强化政策保障。调整优化相关政策措施81条,出台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9条措施,制定《普洱市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咖啡生豆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等政策,探索建立咖啡、橡胶价格保险和防贫保险,把巩固衔接政策措施项目化、清单化。强化资金保障。2022年投入各级衔接资金18.15亿元,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分别达59.2%、66.9%,新增小额信贷5.3亿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