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段红蕖/文 苏锟/图)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坚决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全方位守护景迈山。 建章立制,定好“标准尺”。制定出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景迈山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专项规划,健全完善古茶林采摘、管护村规民约,抓稳抓实抓好景迈山古茶林、古村落发展规划保护标尺。 组织领航,把好“方向盘”。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的坚强战斗堡垒,抓实“党群联心”活动日,做实“民族团结、同心同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火塘党课”“初心小课堂”、古村落保护“微课堂”,让党的声音在村民中“无障碍”传递、惠民政策“无缝隙”对接、服务群众“无距离”衔接。 党员引领,激活“动力源”。一以贯之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走在前、作表率”先锋行动,将法律法规宣传、古茶树保护、古村落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管理、布朗文化宣传、文艺演出队7个党员先锋岗固定下来。依托“党支部+党员中心户长+群众”红色网格,积极调动古村落巡逻队、“5分钟灭火圈”等队伍成为守护景迈山长青常绿的“护卫队”。 机制保障,提高“自治力”。按照“党组织+基地网格+农户”的保护发展模式,做实党支部挂联制度,组建同心互助组,实现“党支部+党员+农户”全覆盖挂联帮带,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古茶林保护监测、百年古树调查鉴定及抢救和古树名木苗圃基地项目建设,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焕发景迈山保护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赋能,提升“软实力”。始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深化“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唱好“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兴边疆”主旋律,通过“火塘党课”、党群联席会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推动民族交流、文化交融,让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