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刘天霞) 普洱市乡村振兴系统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六个一”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完善一套组织体系。建立高效统筹的组织体系,建立“四统”“四抓”三农工作机制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行市县领导干部挂县联乡、干部职工挂钩帮扶监测户的“双挂”机制。组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抽调14名人员集中办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市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坚持“双周”调度,市乡村振兴局每周研究、每月调度跟踪落实,形成了上下贯通抓工作的有效合力。 始终强化防返贫监测,守住一条底线。在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基础上,组织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集中大排查,对纳入监测的“三类”对象,制定“一户一方案”精准帮扶,2022年纳入监测1158户3883人,消除风险3085户9930人,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始终重视脱贫人口增收,聚焦一个目标。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出台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印发促进增收若干措施。投入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7.77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0.7亿元,对17.5万户脱贫户、监测户制定到户到人的增收目标和帮扶措施。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890元,增幅15.36%。 始终注重发挥行业优势,深化一项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9个脱贫县签约企业投资1.95亿元,议定协作事项23项。投入上海援助资金3.63亿元,实施项目87个,引进17家东部企业落地普洱。5家中央单位投入和帮助引入资金1.74亿元。 始终突出示范带动,实施一批项目。实施一批乡村建设示范项目,突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建设完成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14个、美丽村庄110个,抓好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12个,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始终做到协同发力,强化一体督导。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情况,先后4次组织开展工作督导,一体协同开展纪检监察机关蹲点监督和乡村振兴部门的常态化调研,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