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指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同时也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基层干部,要善用“一号文件”之笔,在建设“农业强国”新征程中绘就“三图”胜景。 练强党建引领之功,绘就“村美民富,美丽和谐”的“千里江山图”。“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敢作为、善作为,才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奇效、制胜法宝,才能推动组织工作创先、领先、率先,确保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建强组织“战斗堡垒”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坚持党建促发展是不断实现“兴村富民”的必要前提,因此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力至关重要。 只有最大限度发挥出组织优势,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收获。同时,切莫“指”上谈兵,要以求实的精神,笃实的作风,落实的韧劲,走“实”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育好筑巢引凤之花,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百骏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要发展好,离不开“强班子”和“领头雁”,建设基层党建、发展集体经济更离不开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航道上,要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诚意”、爱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留住人才,让愿干事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掌声。 把好特色产业之脉,绘就“稻粱丰硕,牛肥鸡壮”的“富春山居图”。“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一方水土既能育一方产业,也能养一方群众。要让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打“一次算盘”,必须要用好龙头企业“发动机”、抓好产业基础“方向盘”、挥好效益理念“指挥棒”,激发广大百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选择什么项目、发展什么产业,绝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在“特”“优”产业上作文章。要不断强化精深加工,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以优势企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夯实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升级,树品牌、出精品,让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李昕灿)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