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浇灌“团结花” 共绘“同心圆”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4/06/ 09:51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罗成建)   春日的拉祜山乡,天蓝山绿水清,大地铺展多彩画卷,风景如诗如画。漫步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阿里村,多彩的民族特色民居、丰富的民族歌舞表演、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阿里村的喜人变化只是澜沧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澜沧88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9.16万各族群众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浇灌“团结花”、绘画“同心圆”,聚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县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等8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79%。近年来,澜沧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推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奏响了“创民”工作的奋进乐章,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凝聚创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澜沧县各级各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澜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实现‘一张图’引领、树立‘一盘棋’意识、形成‘一股绳’合力。”谈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澜沧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龚老五感慨道,长期以来,澜沧县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县“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写入每年县委全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建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等,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政治领导,凝聚起强大的创建力量。

龚老五介绍,澜沧县坚持从党政干部抓起,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把党的理论知识和民族政策等纳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和社会主义学校常态化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加强县、乡、村三级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历年来,全县有5名同志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2名同志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4个单位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省、市、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215个;老达保、翁基、笼蚌、老迈、老缅等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今,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成为家喻户晓的典范,民族团结、社会和谐、高质量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

 

(通讯员 谭春 摄)

 

宣传教育“铸魂”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行走在澜沧县各边境村寨,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氛围浓郁且温馨,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标语随处可见。

始建于1974年的糯福乡阿里村国门小学,现有教职工10人、在校学生181人,其中缅甸籍学生17人。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学校通过强化基础建设、强化关爱举措、强化爱国教育、强化政策落实“四强化”举措,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打造良好国门学校形象,展现生活好向上向善的新画卷。

走进澜沧县民族小学,极具特色的校门、校舍和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置身其中,仿佛沐浴在中华文化的海洋里。近年来,澜沧民小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种在教师心里、学生脑里和校园每个角落,促进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营造了浓郁的民族团结进步校园文化氛围。

澜沧县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和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等内容纳入全县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等,以各级主流媒体为主阵地,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打造实体化宣传载体,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同时,以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进医院、进教育基地、进家庭“十一进”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让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强音、全县共识。

此外,澜沧县还组建了县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先进模范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不同层次宣讲队伍,采用分众分类、量体裁衣、精准靶向的宣讲方法,向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和民族政策等宣讲,使“分众”宣讲“入耳”更“入心”。

 

 

文化惠民“润心”

扛起锄头能种地,拿起吉他能上台,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每逢丰收、节庆,或迎来尊贵的客人,拉祜族群众都会以唱歌和跳舞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老达保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特色村寨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扶贫开发、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使最具原生态的拉祜民族文化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云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老达保村民小组只是澜沧县文化为民惠民的一个典型。澜沧县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创作和传播一系列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龚老五告诉记者,澜沧县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县各级党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澜沧县各族群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宣传产品,不断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

此外,澜沧县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坚持把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民族的生产生活,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教材”,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滋养中华文化血脉、展现中华文明气度。

 

 

发展成果“共享”

群山环绕、古树成群,一栋栋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曲径通幽,让人流连忘返……从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如今的“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糯福乡阿里村老迈村民小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积极探索‘景区带村’模式,大力发展边关风情游、民族风情游、农耕体验游的特色旅游产业,打造成边疆稳‘农文旅游融合型’示范村寨。”老迈村民小组长李扎约介绍说。

隐匿于深山之中的阿里村上寨村民小组有47户183人,是糯福乡历史最古老的拉祜族村寨之一,被评为省级生态宜居型示范村。近年来,上寨村民小组围绕自身资源优势,以抓基础促品质、抓产业促增收、抓环境促美化“三抓三促”举措,绘就一幅环境美的生态宜居边境村寨新画卷,各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这里以前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山沟,现在全国各地甚至外国的游客都会往这跑。”说起上寨村民小组的变化,阿里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四代说,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示范点项目建设中,上寨村民小组着重实施“产业兴”项目,以巩固提升现有产业为基础,按照“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绑”机制模式,实施绿色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提质增效项目,建立规范化茶叶加工厂房;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打通多元融合的新型收入渠道,通过建立传统手工蔗糖加工、蜂蜜加工作坊,培育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休闲业态。同时,依托村寨优势,积极打造特色民宿、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个个民族村寨的巨变,是澜沧县历史变迁的缩影。多年来,澜沧县以发展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民生需求为各族群众谋福祉,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大力实施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工程,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结语

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兴边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澜沧县各族群众紧跟时代步伐,坚守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越抱越紧,共同开创澜沧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澜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人民共谱新征 ... 下一篇:江城县:党建引领谋发展 民族团结谱新篇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