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迅速作出回应,基层调研蔚然成风,为掌握、解决基层困难提供了根本方向引导。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把基层调研当作“走过场”,走走转转甘当“看客”。因此,深入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莫让基层调研变味成“表面文章”。 莫让“俯身躬行”变成“颐指气使”。一些调研者到基层变求教为指导,变拜师为指点,颐指气使仿佛“钦差大臣”,调研点要挑典型的、路线要走平坦的、条件要选最好的,既不到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又逃避式地脱离群众。基层调研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遵循及方法,其过程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结果是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因此,各级干部要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俯下身子沉入一线,摈弃“脚本”和“彩排”,多到堵点难点处发现问题,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莫让“追本溯源”变成“走马观花”。一些领导干部把调研视为累赘和政治任务,不愿到困难较多的基层去,借口工作太忙,让基层报各类调研材料,甘当“坐客”调研。有的把基层作为走秀场,没有明确主题和科学规划,习惯于搞“路线设计”“场景设计”,为了完成调研任务变相让基层提供这样那样的报告,填报这样那样的报表,调研效果可想而知。领导干部虽然到了一线,但却发现不了基层的真实情况,把握不准群众的最急、最盼、最想问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问题找不准,就像枪口没有对准靶心,看病没有把准脉搏,自然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走形不走心”的调研对基层毫无益处。 莫让“冰解的破”变成“雪上加霜”。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喜欢“高调”出行,徒为基层增负。一些出亮点的乡(镇)“扎堆式”调研现象严重,有的示范点一个月时间里有半个多月都在接待调研组,个别地方甚至一天之内要接待多批调研人员。基层本来就人手不足,且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因要接待各级各类调研组,在应对“扎堆式”调研上苦不堪言。更有甚者,有些部门大搞“打卡式”调研,同一部门、同一调研内容,仅仅只是换了批人和时间就反复往基层跑,丝毫不顾及基层感受,不搞“雪中送炭”,只搞“雪上加霜”。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调查研究不是去基层游山玩水、走亲访友,更不是滔滔不绝的纸上文章,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身入”“心至”,形成具体的调研成果,决不能只“研”不“调”,更不能只“调”不“研”,要认真践行“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的调研要求,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确保“调研成果”不开“空花”,结出“果实”,推动基层调研从实里来到实里去。(陈龙)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