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奚川江 文/图) 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发挥“边”优势,做实“边”文章,统筹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举全县之力推进娜妥坝边境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牵好资源优势“牛鼻子”,搭建外向型经济新路径。西盟县针对县内资源优势和紧邻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优势,规划实施了娜妥坝边境产业园区,通过打通两个市场壁垒,畅通境外工业原材料出口,满足境外群众对机电产品、日用百货等产品的需求,实现双边贸易互补。 把好项目建设“风向标”,谱写对外开放新篇章。工作推进中,西盟县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搞活对外开放的肥沃土壤,园区分为口岸商贸、工业物流、农业产业三大区域板块,含大黑山边境通道(口岸)、边境冷链仓储物流园、天然石材厂工业基地、现代林产工业基地、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等9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着力打造成集边境贸易、仓储物流、来料加工、现代农业为一体的对外开放平台。截至目前,娜妥坝边境产业园的联检楼已经完成主体工程,进口查验、检疫综合业务用房完成主体结构的60%,边检业务用房、药剂室、熏蒸室、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激发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新动力。建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及14个工作专班,研究确定项目建设工作策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本融入,充分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力争政策、争指标,为产业园建设争取更多资金保障,推动形成“规划建设—融资—产生收益”的良性循环。 搭好招商引资“新平台”,开创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结合娜妥坝边境产业园布局及境内外实际,西盟县注重加强与东部地区商会联谊,争取企业在项目区内单独或者联合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完善以商引商机制。加强与市驻外招商分局常驻广州分局联系,主要针对粤港澳及周边地区的木材、大理石深加工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利用境外资源优势包装项目,增加对投资企业的吸引力。坚持“以商招商”,发挥企业家的人脉资源优势,引荐30余家企业到西盟县开展考察活动。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