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火出圈”之后怎么干? “最强大脑”为普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瑞) 当下,云南咖啡“火出圈”了。2022年,全国咖啡消费量28.80万吨,云南省咖啡总产量11.36万吨,在全国消费量占比40%左右。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云南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研讨会相继在普洱举行,多位专家学者“智汇普洱”,探讨咖啡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趋势。 人物专访——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强强联合 做大普洱咖啡“朋友圈” 记者:您认为普洱咖啡以及普洱咖啡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张玉奎院士:普洱是云南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从种植、加工、生产、消费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咖啡产业成为普洱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希望通过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的举办,能与普洱相关部门在技术质量检测方面有进一步合作,共同把普洱咖啡“朋友圈”做大。同时,充分利用专业技术研究平台提供的良好资源,深入探索咖啡检测研究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为普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记者:生物医药色谱质谱及相关技术学术研究与普洱咖啡有哪些内在关联? 张玉奎院士:色谱质谱是一项分离分析技术。色谱是把复杂的样品进行分离定性,然后再一个一个进行鉴定,而质谱则是一种分析方法。色谱与质谱结合起来,一个分离一个定性,合在一起就叫色质谱连用,是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手段。生物医药是色谱质谱的应用对象,无论是环境、食品、茶叶、咖啡都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品质分析。我们做过对茶叶质量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从这项分析中我们知道了哪些茶叶成分对人体有益?哪些成分对人体有害?希望我们的生物医药色谱质谱技术研究能为咖啡品种的培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普洱咖啡溯源。 (记者 张珂嘉 文/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科技赋能 助力咖啡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记者:目前,普洱市有很多咖啡加工企业,咖啡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咖啡加工过程中垃圾残渣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您认为在咖啡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江桂斌院士:随着人们对咖啡需求的增加,普洱咖啡也凭借日益提升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我认为,咖啡从种植到成品是个全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比如对树木的保护、土壤的保护、水源的保护;也有对咖啡加工方面的要求,比如咖啡加工废水的处理。建议加大对该类废水的处理力度,并实现可循环再利用,形成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关于推进普洱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江桂斌院士:在发展优质咖啡方面,建议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咖啡产业向好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普洱咖啡的影响力,更多地刺激咖啡消费,为咖啡种植者及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希望我和我的科研团队能在咖啡成分检测方面与普洱市开展深入合作,让普洱咖啡在强有力科技的支撑下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 张珂嘉 文/图) 观点摘要—— 范春林: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讲座主题:《咖啡功能成分和有害物高通量非靶向分析技术进展》 观点摘要:目前,我们缺乏对咖啡污染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常规污染物的检测我们能做到,也从国家标准层面制定了标准体系,但传统技术一次检测可筛查出的农药不超过100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可以把大多数农药筛查出来,一次检测可筛查500种以上农药,每项成本仅需7元。目前,该项技术主要用于水果、蔬菜、茶叶的农药筛查上。建议加强对咖啡中有害物质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早日把该项技术应用到咖啡生产上。 罗正刚: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主任 讲座主题:《夯实咖啡质量基础 创新咖啡产业服务》 观点摘要:目前,云南省虽已成为全国最大咖啡加工生产基地,但整体仍处于以原料出口为主导的产业初级阶段,咖啡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品质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推进咖啡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以市场为切入点,创新咖啡产业服务,搭建公共推广平台(技术创新联合会),建立、完善咖啡产业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积极对接市场,找准市场需求点,创新管理、技术和服务,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治华: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讲座主题:《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观点摘要: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有以下9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云南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取得的成果;二是以精品咖啡为引领,提升“两率”为抓手;三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四是加大精品咖啡庄园建设和宣传;五是加快咖啡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品牌打造;六是做好咖旅融合发展;七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八是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九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和推行咖啡产业链“链长制”。建议围绕这些发展途径做大规模优势,做强品质优势,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规模基础相符,确保产业效益均衡,推动云南咖啡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罗洪波:普洱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普洱》杂志社社长 讲座主题:《文化是产业发展最持久的力量》 观点摘要:中国的咖啡无话语权、无议价权、无中国标准,没有自己的咖啡文化。没有声音,便没有传播。没有话语权,谈何自信。 2018年,本着让世界认识中国咖啡,让中国人知道中国有自己的好咖啡,同时以引领和倡导中国咖啡生活方式为宗旨,我们首创中国咖啡文化读本《普洱咖啡》,填补了中国咖啡文化的空白。 做一本中国最美的茶杂志,做一本有产业理想的期刊,是我们的初心和梦想,为此我们坚持了17年,有幸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在世界三大饮料中,普洱拥有茶和咖啡两大饮品,意味着拥有了茶和咖啡两大文化,丰富了普洱市生态文化。 我们有使命和责任,教会咖农会做一杯好咖啡,会喝一杯好咖啡,会种一杯好咖啡。 黄家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咖啡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 讲座主题:《咖啡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观点摘要:目前,云南咖啡产业亩产值仅4000元左右,怎么让咖农增收致富是个大问题。咖啡产业的发展不能只在量上拼,还要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建议从品种优质化、栽培立体化、原料精品化、精深加工化、三产融合化等方面发力,力争亩产值突破10000元。同时,通过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扩大内需抢占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摆脱国际期货市场价格束缚,通过三产带动二产、二产带动一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李锦红: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讲座主题:《云南咖啡品种创新和栽培种介绍》 观点摘要:每一个品种都有生产精品咖啡的潜力,但难易程度不一样,需要大量的实践,找到最适合的培育方法,这样才能培育出精品咖啡。相对而言,新一代的咖啡品种更容易生产出精品咖啡,但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精细化的管理,鼓励种植者自主尝试更多特色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