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古城镇桂海村,只要提起“张哥”,大家都为这个70后的哈尼族大叔点赞。“张哥”真名张德新,今年已经53岁,每天都是一张乐呵呵的笑脸,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位朴素平凡的汉子,却是一位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不计任何报酬的“赶水人”。 揽下“苦差” 工作一天要走10公里 午饭后,和往常一样,作为桂海村的唯一“赶水人”,张德新拿上锄头,骑行数公里,来到深山里的老左沟源头,顺沟行走,一路清理沟里的树叶、垃圾,一直走到水田边,将沟渠的水引到村民的稻田里。桂海村老左沟长近5公里,工作一天走上一来回就是10公里。张德新说,每年从1月起到谷物丰收,每天都要赶水,保障7个村民小组230余亩梯田生产用水。 “赶水人”是一项传承下来的“职业”,虽然现代水利设施完善,但对于桂海这样的山区村来说,赶水仍然很重要。早在2012年,上一任“赶水人”因身体原因退下来后,老左沟沿线农户没人愿意接手赶水这一“苦差”,张德新因自家种烟也需要用水,就毅然站了出来,这一干就是11年。张德新介绍说,不仅在烈日炎炎的旱情高峰期需要赶水,入汛后更得时刻绷紧沟渠安全之弦,尽管是三面光沟渠,但一旦被树枝、泥石等堵塞,就有坍塌的风险,因此,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得巡渠赶水。 践诺立信 风雨无阻赶水11年 一个“苦差”坚持干了十几年,图啥?“是有些辛苦,但值!”说起自己的赶水经历,张德新一脸自豪,而这份自豪感则源于“赶水人”并非人人都能做好。 张德新说,起初,他主动提出挑这个担子时,一些村民认为他在开玩笑,一些村民则认为他傻,还有一些村民认为他干不好、干不长。在大家看来,“赶水人”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除了要赶水,还要分水、放水,由于涉及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水分得稍不合理就容易引发矛盾。“在用水高峰期,也会有一些人不按规则来,私自在半道把水截流进自家的田地。”因此,被选中的“赶水人”不仅要经验丰富、吃苦耐劳,还必须诚实守信、公平公正。 “我有信心干好。”张德新当着众人的面郑重地抛下一句话后,便走马上任。11年来,张德新不辞辛劳、年复一年地履行着他那平凡却也不平凡的诺言,最终成为了大家都信赖和需要的人。 “张哥赶水、分水我们放心,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用水纠纷,大家都尊敬他。”这是桂海村村民对张德新的评价。 不计得失 无怨无悔坚守一辈子 “原本‘赶水人’曾经也是一份‘吃香’的职业,在我小的时候,农户都会凑点粮食给‘赶水人’。”桂海村监委会主任刀培安说,但现在的“赶水人”没有报酬。为表达谢意,村干部们提议按照传统方式,每年给张德新几袋粮食,却都被张德新婉拒。赶水11年,张德新还做了不少“损己利人”之事,有一年雨水过多,一处水渠坍塌,村上给了他3吨水泥,他自己出钱请工人修好了沟渠。 当被问及赶水这么辛苦,还没有报酬,家里的媳妇和孩子没怨气吗?张德新豁达一笑:“嘴上有,但他们打心底都很支持我。” “只要他赶水一天,大家都有水用,钱不钱的都不重要。”张德新的媳妇王天珍说,自家有什么困难时,大伙也都会自发地伸出援手,这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打算干到什么时候?张德新陷入沉思,长舒一口气说:“我一辈子都愿做‘赶水人’!”(通讯员 罗成臻 王杨静 罗单阳)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