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搬迁居民点。 (通讯员 刀元国 摄) 普洱日报讯(记者 于飞) 曾经的普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现在的普洱,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普洱篇章,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生动实践,让全市经济发展大踏步赶了上来。近年来,普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普洱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着力点,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以茶叶、咖啡、肉牛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一片“叶子”富一方民 茶产业是普洱市第一支柱产业,是“衣食万户”的大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100多万茶农。一直以来,普洱市深入实施有机茶园建设、名企名牌培育、目标市场开拓、产旅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用一片“叶子”致富了一方民众,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基石。 每年春天,走进位于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基地,春茶开始吐新芽,茶园里每隔几米就立有粘虫板,香樟树、灯台树、木姜子树、沉香树等覆荫树错落其间,形成一幅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的立体种植现代茶园景观。 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是思茅区最早发展有机茶产业的茶企之一,该公司依托普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以优质高山有机茶为发展方向,已建成有机茶园基地2010亩,建立了从鲜叶原料到成品茶生产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连续对周边的茶园进行有机转换改造,茶农的10000亩茶园达到有机茶标准,获欧盟有机认证,茶农依靠种植有机茶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让“绿色”成为发展新引擎。 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积淀着古老、鲜活、接地气的历史人文资源。2021年,景迈山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佳旅游目的地”。 “随着景迈山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有的甚至成为我们的客户和朋友,我们发展茶产业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景迈山上第一批试水茶旅融合的当地茶人仙贡说,通过茶旅融合,她家的农家乐发展成了食宿一体的特色客栈,茶叶销量大增。其他村民也纷纷追随她的脚步,开起了民宿、农家乐,茶农“变身”成为“创业达人”,吃上了“旅游饭”。景迈山以茶为题,不断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当地村民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卖茶,从路边的小饭店、小茶摊到特色民居、客栈、茶店,发展旅游产业成了他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直以来,普洱全面构建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有机管理体系,高品质有机茶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农加入了发展有机茶产业队伍;坚持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并重,以公共品牌支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开拓市场,推动茶产业朝着品牌经济方向发展;利用“普洱”无形资产,以“+旅游”的方式加强产业联动,将旅游体验融入茶产业的各个环节,探索走出了“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新路径……一片小小的茶叶,串起绿色发展产业链,成为致富千万家的“金叶子”。 一杯咖啡里的“小康梦” 普洱有着130多年的咖啡种植历史,30多年的规模化种植史,20多万人从事这项产业。小小的咖啡豆改变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咖农的收入实现翻番,更多的乡村妇女在咖啡地里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咖啡产业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富岩镇芒冒村,藏着一家致力于发展精品咖啡的庄园——天宇咖啡庄园,它虽然地处山村名声不显,却将产出的精品咖啡豆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里的精品咖啡豆还被当作礼物送给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2022年10月,天宇咖啡庄园的水洗咖啡豆再次入选星巴克臻选,实现向中高端精品咖啡市场的“突围”;同年11月,天宇咖啡庄园入选2022“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首批名单,助力当地咖啡产业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突围”,带动周边的村民小组发展咖啡产业,一粒粒咖啡豆成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同时,为提高咖啡生豆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普洱市出台了《普洱市关于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将《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作为配套政策,力争到2024年,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提高到30%以上,咖啡精深加工率提高到80%以上,全力推进普洱咖啡产业振兴。 “通过整合产业集群项目以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全市已建成近百个咖啡鲜果集中加工厂,在推进精深加工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咖农走咖啡精品化发展之路。”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咖啡鲜果处理中心的建成从源头上提升了普洱咖啡精品率,助推普洱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思茅区,2022年春节开业的野鸭塘河谷庄园是一个集咖啡繁育、科普、研学、文旅为一体的综合性咖啡庄园,庄园主理人杨鸿简曾经是一名教师,回乡创业后,开始专注于咖啡的产教融合及精品咖啡品牌的塑造、咖啡文化的推广,致力于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为了进一步完善从“种子到杯子”的产业链条,2022年6月,杨鸿简在思茅中心城区创立了至域精品咖啡体验馆,建成了“一杯云南”义工平台,吸引咖啡爱好者来到普洱,体验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 随着全产业链的健全完善,小小咖啡豆释放了山乡巨变动能。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咖啡种植面积约70万亩,产量近6万吨,惠及咖农25万余人。 “一头牛”带动一个大产业 悠悠青草翠,普洱肉牛肥。在普洱大地,处处充满田园牧歌情调。近年来,普洱市坚持政策促动、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品牌驱动整体发力,扩群增量、提质增效同步推进,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协同共创,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相互支撑,紧盯各环节全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一幅“牛气冲天”的新画卷。 普洱市出台《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市级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链长制,编制发展规划,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养殖模式,着力打造高端肉牛养殖、加工基地。各县(区)也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助推肉牛产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政策推动下,有效拉动了企业投入发展。云南爱伲牧业有限公司形成“牧场—餐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思茅金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7.3万吨屠宰加工厂、0.4万吨冷库;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云南金孔雀绿色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西冷、雪花等一批高端绿色牛肉产品;引进中林中福(云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菌草2.5万亩,建成澜沧菌草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多渠道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饲草料。 在加快推进肉牛扩群增量工作实践中,普洱还发展形成了“分散养牛”与适度规模养殖两条腿走路的养殖模式。一方面,结合种草养牛的传统基础,鼓励全民养牛,支持在千家万户饲养母牛繁殖犊牛。另一方面,企业带动作用逐步发挥。如以普洱傣司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实现“粮食收储、加工、养殖、粪肥利用”循环经济模式,促进绿色发展;以江城鑫福泰公司为代表,采取“托管代养”模式,实行肉牛寄养回收;云南金孔雀绿色公司与云南省草地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云岭牛”保种扩繁。 普洱还出台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探索出“肉牛+保险+信贷”“肉牛+信贷”金融模式,走出了“政府+平台公司+保险+银行+养殖户”新路子,解决养殖场(户)筹资、引牛、饲养、销售等环节的难点问题。 截至2023年初,市外引进优质肉牛4.08万头;全市完成肉牛存栏93.94万头,同比增长12.27%,出栏36.41万头,同比增长23.80%;肉牛产量4.17万吨,同比增长23.79%;实现农业产值35.31亿元,同比增长30.94%。 如今,普洱通过加强工作谋划,提高工作前瞻性,把握工作主动权,构建粮食产业加茶叶、咖啡、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花卉、牛羊、生猪、淡水渔业、乡村旅游11个特色产业,及烟草、蔗糖、天然橡胶产业的“1+11+3”产业体系,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集群化发展,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