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 >> 正文




绘本|中国有座景迈山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7/13/ 10:23 点击:

 

本网讯   景迈山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座千年的古茶山,它是世界上最大栽培型茶园的源头。山下不远处,澜沧江缓缓流淌,滋润了这里的万物生灵。

景迈山的云海如诗如画,每天夜里从山谷中悄然凝聚,在日出前铺陈完毕。天鹅绒一般轻柔的云际线将连绵群山中的一座座古村寨,轻轻包裹。云际线之下是人间,之上则是天堂,漫步其间,令人分不清到底哪里是人间,何处是仙境。

景迈山分为三个不同的地貌单元:东北部为近东西走向的白象山,其北麓分布有景迈、勐本、芒埂三个傣族村寨;西北为糯岗山,傣族村寨糯岗位于山下的盆地内;南部为近南北走向的芒景山,又称哎冷山,西麓分布有芒景上下寨、芒洪、翁基等5个布朗族村寨。

景迈山古茶林景观蔚为壮观,远看是一片十分茂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旦进入林间,就能够看到上层是参差不齐的高大乔木,下层为疏密不均的茶树。这里的先民们用最传统的农耕智慧抵御大风、低温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他们在每片古茶林周围保留一圈森林作为一道防护带,宽度40米左右,布朗族称为“背”,防护带内不得砍伐树木,也不能种植茶树。5片完整的古茶林、古茶林中的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是当地世居民族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长期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农耕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春天,是景迈山上各少数民族最忙碌的时节,除了春茶的采摘,最为隆重的是傣族和布朗族的重大节日——茶祖祭祀活动。茶祖节又叫山康节,每年四月举行,持续4天。届时,景迈山上布朗族和其他民族的村民都要前往芒景山上的茶魂台,祭拜茶祖帕哎冷。他们深信,茶魂台有着人和神互通的灵性。

茶魂台正中间立着一根粗大的茶魂柱,传说是方便茶祖与天上交流和往返的通道。台上的四角立着五根柱子,代表着山神、水神、树神、鸟神,也代表四面八方前来祭祀茶祖的神灵。祭司念过咒语后,南传佛教的大佛爷和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人跪在供台前,大声呼唤茶魂,嗓音震动山野,对赋予他们生存和希望的古老茶山和万千生灵顶礼膜拜,希望茶祖给茶山和村寨带来吉祥、安康。

种茶、制茶、饮茶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了傣族、布朗族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不论是日常劳作,还是唱歌跳舞,甚至是婚丧嫁娶,茶都不可或缺。

茶魂树代表茶祖守护茶园,任何人不得乱砍滥伐,不得随意采摘茶叶,违者会受到神灵的制裁。

在景迈山,新开发的每一块茶林,第一棵茶树是要选择最好的日子,举行必要的祭拜仪式才能够正式种植,这株茶树也就成了这片茶林的茶魂树。

火塘里烤得焦香的烤茶,清香的竹筒茶,用作食物的腌茶、酸茶等等,茶的药用、食用、礼仪、经济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都被充分挖掘,茶,融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

因为茶祖帕哎冷的遗训已经深入了他们的灵魂:“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灾害死光;我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光用完。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茶树。”(来源:《普洱》杂志)

大约1000多年前,布朗族先民在迁徙中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景迈山定居下来。

他们在寨子周围栽培茶树,摸索出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林下茶种植技术,与周边傣族、哈尼族、佤族等世居民族一起,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了林茶互生、人地共荣的古茶林文化景观。

布朗族祖先帕哎冷带领族人建造了第一代房屋:用 6 棵树杈、3 根梁顶起的棚,屋顶用树叶遮蔽。到如今,传统民居经历了四代,依然保留着古村落建筑格局,大多为茅草屋顶或平挂瓦屋顶。木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主人卧室,火塘、吃饭处、晒物台,楼下无遮拦,用来堆放农具和关养牛、猪、鸡、鸭等畜禽。

糯岗古寨是景迈山上傣族传统村落景观格局最鲜明、保存最完好的村寨。“糯岗”的意思是“鹿饮水的地方”。这个被群山和古茶园包围的傣族村寨,据说是当年南发来嫁给帕哎冷时陪嫁过来的寨子。

呈月牙形布建的糯岗古寨,四周被长满茂密树林和遒劲古茶树的山峦包围着,一条清澈的河流,从寨前徐徐淌过。

生活于群山和森林之中的布朗族女人非常爱美,穿戴的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女装更多地保留着热带山地民族的传统特色,上衣的无领窄袖短衫,或黑或白或蓝,紧腰宽摆,双襟在胸前交叉迭合,衣角两边各有一条带子代替纽扣,潇洒地飘逸在侧边。

当帕哎冷带着族人定居景迈山之后,开始对野生古树茶进行驯化。通过族人们的悉心养育,景迈山茶园连年扩大,传承延续至今,才形成了目前蔚为壮观的景迈山古茶林景观。这也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最为壮观的古茶林。

茶林不施肥料,不喷洒农药,茶树和乔木都靠自然肥料养活,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

千百年来,当地人早已摸清古树茶和其他树种之间的竞争关系和依存关系,使得这种独一无二的林下种植经验世代相传。

古茶林景观,远看是一片茂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旦进入林间,就能够看到上层是参差不齐的高大乔木,下层为疏密不均的茶树。濮人种茶树间疏有序,千百年来,无人干预,历经岁月沧桑,早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是人工种植,还是自然生长。

因为聪慧的傣族和布朗族人在上千年的实践中已经找到了管理、维护、延续它的最好方法,就是“最低限度干预原则”。

另外,景迈山各个少数民族用智慧还原了古茶园的本质,并且很好地传承了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制茶技艺,所有的茶都是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杀青、揉捻、晒青都以树为单位独立进行。

今日景迈山,是生态茶园的最佳范本,良好的生态系统,重新释放了茶树的天性。

古茶林、古村落、古寺庙、古民俗,人文结合得如此完美,是人类梦想中童真时代的摇篮。

(来源:《普洱》杂志)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走进九甲,茶王的秘密花园 下一篇:深读景迈山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