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王福蓉/文 何有刚/图) 近年来,普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守护好绿水青山 徜徉在山野间的大象、跳跃在丛林里的西黑冠长臂猿、植物界活化石中华桫椤……多姿多彩的动植物构成了普洱的绿色生态画卷。普洱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有序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推进生态补偿改革,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力度。探索建立澜沧江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机制,推进水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建立和完善了绿色政绩考核体系、GDP与GEP双核算体系、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科学调查监测,开展了多形式多角度的科普宣教,编制了普洱市第一本亚洲象方面的校本教材。建设多个生物多样性教育示范基地、保护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普宣教功能。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网站等方式充分发动群众,加大监督和举报力度,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三清三单”模块式管理,统筹协调抓全局,奠定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基础。打造“无废边境线”品牌、“无废咖啡”产业品牌,构建“无废理念”宣传新阵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积极创新探索景东彝族自治县 “两山”转化的制度实践和行动实践,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性的典型经验模式。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3年2月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积极推进景迈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走科学发展道路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普洱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高位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掌握污染源,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防控措施,提高精细化治污水平。加强秸秆焚烧管控,扎实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工业企业监管,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裸露地面扬尘管控,加强烟花爆竹的“禁限放”管控,开展文明祭扫活动,加强污染天气气象科技应对,有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深入推进思茅主城区截污控源工作,实施思茅河流域(莲花乡断面上游段)综合整治项目一标段一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工程项目,实施专班人员挂包负责机制,对已开展的思茅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开展“回头看”,继续加强思茅河及其八条支流的监测分析及日常巡护工作,努力实现水长清。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开展耕地周边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监管,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扎实推进耕地污染源头防控,依法精准科学整治,持续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管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活动监管。 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34项均已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16项,已完成11项,正在整改5项;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88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历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131件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办结率10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普洱市久久为功,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底色上铺陈出新景。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