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艾糠蓉 牛泉霖 赵俊 文/图) 思茅区是亚洲象群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在思茅区,亚洲象群活动区域涉及辖区6个乡镇(街道)128个村民小组,共有2.3万余名农民与野生亚洲象成了“邻居”。近年来,思茅区人民法院通过设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凝聚多部门资源与力量,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形成了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实践经验。 今年7月,家住思茅区思茅港镇橄榄坝村的李大姐家种植的420株芒果树被野生亚洲象食用并损毁,损失芒果近3吨。随后,李大姐来到思茅区人民法院思茅港法庭“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请求帮助。 详细了解情况后,思茅港法庭工作人员引导李大姐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提出调解申请,并将案件委派给普洱市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随后,普洱市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异地实时视频调解,调解员详细了解了被损毁情况,并结合前期保险公司定损员查勘的受损面积核定损失,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各方协商一致对理赔事项达成协议,通过平台完成签字确认后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并于近日顺利完成理赔,受损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原想着今年损失惨重,没想到这么快就获得赔偿,我很满意!”李大姐说。 接下来,思茅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使受损农户、保险公司和调解组织实现异地实时调解,进一步缩短定损、分流、调解和理赔到账的时间,打造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诉前纠纷高效办理新模式,以司法力量助推人象和谐,打开环境保护治理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