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苏然 魏琳霞)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佤山壮美无双的四时画卷,写满溢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写热烈浓郁的民族风情,写天地人和里流淌的和谐之音。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每一条街道绽放的自然风光,写每一幢建筑镌刻的佤山图腾,写被鸟鸣唤醒的清晨、写炊烟袅袅的黄昏、写逶迤绵延的山峰、写纵横交错的河流、写繁花似锦、写湖光山色、写大地芬芳。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美丽动人的勐梭龙潭,写神秘惊人的龙摩爷圣地,写鬼斧神工的木依吉神谷,写天水一色的佤山天池和四季清新的永俄湖,写飞流直下的里坎、永东瀑布,写奔流不息的南康河和南卡江,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虔诚信念镌刻在西盟公约上,铭刻在佤山儿女心间。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勐卡老城跌宕起伏的沧桑记忆,写青色苔藓,写雨季情结。要写被石头包围的阿拉松寨子,如何蜕变为被幸福围绕的美丽乡村,写阿佤人永不熄灭的热火塘。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进京观礼,写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垒石盟誓。写拉勐、李保、岩火龙等民族团结进步之星,写小新寨红旗民兵排的红色历史,写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写守望相助的和谐之音。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城乡翻天覆地的变迁和乡村振兴的新面貌,写茅草屋到安居房的新模样,写蜿蜒崎岖的泥泞山路到宽阔平坦的硬化路,写村村寨寨绿美“五园”新景象,写家家户户喜获丰收的灿烂笑脸,写茶园绿油油、梯田翻金波、咖啡结硕果,写“牛路子”带出的新路子。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要写这里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佤族织锦里纵横编织的锦绣岁月,写“指尖上的艺术”竹编技艺,写佤族木鼓制作的带富增收之路,写弥足珍贵的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写质朴轻快的拉祜族芦笙舞,写民间手艺的虔诚坚守,写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写传统技艺在佤山大地上焕发的勃勃生机。 
如果你要写西盟,就不能只写西盟。还要写那曲流传至今的佤族民间小调《白鹇鸟》,写《阿佤人民唱新歌》永不过时的故事和团结奋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图片由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