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COP15 看普洱精彩 >> 正文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多样生物 共建美丽家园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8/30/ 09:35 点击:

 

●共设区级总林长2名、总督察1名、副总督察2名、林长7名、乡级总林长14名、林长56名、村级林长62名、组级林长717名

●探索建立《思茅区"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

●森林面积29.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5%,森林蓄积量2629万立方米

●草原面积0.34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3.15%

●湿地面积0.96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0.2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0.76万公顷

●受保护湿地面积0.41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42.71%

●共有野生动物种类约468种,其中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有18种,列入国家Ⅱ级保护的有22种

●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被列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本网讯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

近年来,思茅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

野生动植物保护出新招

加大宣传,使野生动植物保护深入人心。思茅区采取制作横幅、展板、印制宣传单、宣传折页等形式,以部门联动的方式,强化在各保护区、乡镇、市场、公园、公路沿线餐饮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普法无缝宣传,发放宣传折页7900余份、“湿地禁止行为”海报4400余份、“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宣传折页3500余份,宣传环保袋6000余个。同时,向广大群众展现思茅区丰富多彩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充分反映思茅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引导社会公众、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广泛参与。重视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关注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做好绿孔雀栖息地的保护,通过安装红外相机,加强对周边群众的宣传、引导,逐步完善绿孔雀种群分布等情况,摸清辖区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底。全力做好候鸟保护监测,不断加大巡查力度,主要对钳嘴鹳的栖息地进行调查,配合排除和降低了因钳嘴鹳活动区域与航线重叠带来的飞机起降安全隐患,同时争取将钳嘴鹳造成的损失纳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理赔范围。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妥善处置突发野生动物疫情,并严密监测,认真排查疫情隐患,坚持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努力切断野生动物疫病向外扩散的途径。做到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疫源和重点疫病的监测,会同市场监督、农业、卫生等部门对市场进行了定期不定期的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研判,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加强野生古茶树保护,全面摸清思茅区古茶树资源。思茅区有单株古茶树105株,对内地径超过15厘米的34株古茶树进行了挂牌,并不断强化常态化古茶树巡护工作。加大亚洲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0万元在思茅区涉象较严重的乡镇(街道)村组建立了3500亩的临时亚洲象食物源地,完成3500亩亚洲象食物源地项目资金兑付,并完成2000亩2023年亚洲象临时食物源基地选址工作。建设开放科研平台,聘请第三方技术单位建立普洱市亚洲象智能监测App系统,组织全区跟踪员参加监测App系统使用培训,确保跟踪员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把亚洲象活动的时间、地点、数量、轨迹发到市级平台,再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发送到涉象村组的群众手机上,进一步促进了人象和谐,同时,加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安全管理检查整改工作,对辖区4家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单位(人)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并按要求上报检查整改情况。

积极探索自然保护地管护

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思茅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整合后思茅区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5.1万亩,增加1.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589.2万亩的14.44%,增加0.30%。目前,优化整合方案已由省林草局上报国家林草局封存备案。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工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四个自然保护地的外业勘界工作,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和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调整数据成果已上报上级部门审核备案。配合开展自然保护地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目前,外业核查工作已经结束,内业材料按照时间要求按时上报环保部门。认真开展优化整合,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对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优化工作,优化后的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将更名为云南普洱五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面积由原来的1148.43公顷优化为1064.82公顷。目前,《普洱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已通过县、市、省级评审,报国家林草局进行了两次审核。开展勘界工作,成立了勘界立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勘界工作方案,对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范围边界首次进行了勘界,目前勘界外业工作已结束,勘界报告已通过区、市、省级评审,边界数据已封存,已报国家备案。开展科普宣教,常态化结合“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月”“世界湿地日”等重要节点,充分运用“思茅林草”微信公众号、公园宣教馆、LED显示屏,对五湖湿地范围内及周边的群众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增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推动形成认识湿地、热爱湿地、保护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检查整治,组成“五湖之问”联合检查工作组,对五湖湿地内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排查及整治工作,划分时间节点,对湿地规划前存在的问题和湿地规划后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了梳理,根据问题种类和性质,向4家建设项目方等发放告知书,对不符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已启动实施的项目要求停止建设,未开发的项目要求调整项目建设用地规划,避让湿地红线范围。同时,安装《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通告》,强化对湿地进行日常巡护,严禁出现新的破坏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违法违规行为。

扎实巩固湿地保护

不断向全区人民充分展示思茅区湿地保护的成果,提升群众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激发湿地保护意愿和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认识湿地,热爱湿地、保护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区共发放“普洱湿地保护”宣传折页3000余份、“湿地禁止行为”海报3000余份、“普洱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宣传折页2000余份,宣传环保袋1000余个。认真组织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管理水平,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现有农村道路、公路为主,三调和一张图数据融合分析,提前规划踏查路线,按照要求踏查10%面积计算,应踏查面积为39.88万亩。截至2023年5月,已完成调查距离达1392公里,覆盖面积451951.09亩,踏查面积覆盖率113.47%,样地完成率2.95%,已制作标本30个。发现入侵物种11种,即紫茎泽兰、飞机草、肿柄菊、落葵薯、刺苋、土荆芥、马樱丹、喜旱莲子草、凤眼莲、非洲大蜗牛、福寿螺。接下来,思茅区将根据审核结果有计划开展样地布设、重点区域二次踏查工作,积极与市级、省级沟通对接,明确审核标准,继续推进普查工作。

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推进,思茅区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争做“金山银山”的“创造者”,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思茅区林草局/文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哀牢山上的“两代守山人” 下一篇:孟连县:“最美纺织工”开始迁徙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