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超) 近年来,普洱市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强化基层人才培养、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助力基层良好发展方向,组织、编办、人社等部门深入研究编制招募计划,提供可靠支持和保障,逐步将岗位设置范围从传统领域拓展到乡村规划、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引导各类人才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一群满怀斗志的年轻人,通过参与“三支一扶”计划返乡,将青春挥洒在广袤的普洱大地上。 “人生不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这是服务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庆乡嘎勒村的大学毕业生邓祥瑞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2021年8月31日,邓祥瑞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聘考试来到了江城县国庆乡嘎勒村。如何干、怎么干?让他这个农村工作经验为零、初来乍到、语言不通的“小白”,一时间难以进入工作状态。 “小邓,你不要着急,万事开头难,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好,生活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向我们反映。”这是同事和江城县人社部门对接人对邓祥瑞说得最多的话。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邓祥瑞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详细了解村情组情,倾听村民们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慢慢地,他的足迹遍布了村子里的每家每户,他的工作日记也列满了一项项已经完成和接下来要完成的事项。坚持,让他不仅成了“业务能手”,更收获了村民的肯定。2022年,因工作表现突出,邓祥瑞被评选为县(区)优秀“三支一扶”人员,他也因此被选调到国庆乡乡村振兴办公室工作。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近年来,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定岗、分岗、考核、管理,再到待遇、保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和服务机制。通过提前对接“三支一扶”服务单位,不断拓宽村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渠道,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以编制在乡(镇)、人员到村级任职方式拓展工作,近3年来,普洱市共设置“三支一扶”乡(镇)招录、村级使用岗位114个,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 和邓祥瑞一样,孔俊凯也是一名“三支一扶”工作队员。2021年9月,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孔俊凯回到了家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前往古城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文广村“支农”工作。除了给动物看病,孔俊凯还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在青贮饲料发酵和能繁母牛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上下功夫。为有效解决文广村每年3月至4月肉牛养殖户草料普遍不足的问题,孔俊凯尝试用堆捂添加了添加剂的黄贮料喂牛。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喂试验后,肉牛表现出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特点,试验取得成功。全村25户养牛专业户和村民按照此方法进行喂养,有效解决了以往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秸秆被废弃或焚烧,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问题。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记得你。”孔俊凯的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古城镇新建村养牛户陈汝宏说,在孔俊凯的帮助指导下,养牛场解决了很多养殖难题。 而这些只是普洱市人社部门做好服务保障、畅通流动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普洱市已累计招募514名满怀斗志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他们在田野间埋头劳作、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在病房里救治病人……用甘于吃苦、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提供了人才支撑。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