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 正文




成为五十七分之一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3/09/18/ 11:38 点击:

 

本网讯  申遗成功,

意味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

填补了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也标志着用茶叶与自然对话的景迈山人延续至今的古老智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

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

此刻的景迈山,

山未变,

茶更绿,

古村更醉人。

未来的景迈山,

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千年智慧

●申报遗产地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由两条河流和陡峭山谷围合形成的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有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

公元10至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发现野生茶树,于是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并通过长期探索逐步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产特性,形成了智慧的林下茶种植技术,即在森林中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茶树,形成“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了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从而可持续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

●以土地利用和村镇建设技术为代表的传统知识体系,塑造了景迈山以古茶林为核心,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合理分布、功能有机融合的整体景观。高高的山顶是世居民族的神山,也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部落的村寨整体上围绕神山布局,而各村寨又围绕寨心集中建设。古茶林外围保持分隔防护林以防治冬季低温和病虫害传播。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则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开垦和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这些传统知识体系体现了基于自然资源有限性认识基础上的自然资源保护和有限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对山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利用,创造了宜居和可持续的山地人居环境,保证了当地社会经济一千多年的稳定发展。

 

世界瑰宝

●景迈山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部落—政府—宗教三方协管的社会治理体系,极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和茶祖信仰,缔结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并维系了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千年传承。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多文化并存具有启示意义。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是森林农业开发和人类茶种植模式的典范。

●景迈山古茶林具有病虫害自我控制和土壤肥力自我维持的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是全球古老而独特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杰出代表,是人类早期茶种植模式的活化石。

●森林、古茶园、古村落相互依存,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景迈山古茶林是人地和谐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本版图片由记者胡雪英、杨丽仙摄)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遇见两村九寨 下一篇:铭记九月十七日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