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了“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案例”,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和普洱的知名度、美誉度。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荣耀,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景迈山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算对遗产账,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景迈山,精心呵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地,奋力将景迈山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要算对发展与生态账。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得之不觉,失之难存。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人、地、茶、林”构成的景迈山独特山地景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如何在保护发展中挖掘和发挥景迈山的生态潜力,答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考题?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统筹好当前和未来、短期和长远、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生,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既得“绿水青山”又得“金山银山”的共赢格局。 要算对文化与旅游账。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多文化并存具有启示意义。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景迈山人与茶相伴、以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呈现出茶文化、生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享共荣,形成了景迈山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要深度挖掘整理景迈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元素,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深挖资源禀赋,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打造推出世界文化遗产地探秘之旅、自然生态之旅、古茶文化之旅、科考寻根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推陈出新吸引外界目光,打响景迈山自身品牌,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让群众的“旅游饭”端得更稳、吃得更香,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算对保护与传承账。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景迈山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倍加珍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要落实落细各方的责任,形成大保护的工作格局,加强茶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景迈山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和普及体系,提高世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在全社会普遍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浓厚氛围,让景迈山永久绽放出自然与精神的光芒。 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保护世界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力守护好景迈山这一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全世界共享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这一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日报评论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