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一直以来,普洱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普洱日报讯(记者 吕禾 文/图) 近日,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思茅区茶城志愿者协会联合思茅区第一小学、普洱市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在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以《家风智慧——爱子之道》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孩子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学会有效指导孩子的情绪管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家校协作效能。 讲座中,家庭教育志愿者李成功围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等主题,紧密结合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通过大量生动的典故和典型事例,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深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家长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开展青少年品格教育讲座 普洱日报讯(记者 吕禾 文/图) 近日,在市、区两级文明办和民政局指导下,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思茅区茶城志愿者协会联合思茅区第一小学、普洱市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总队在思茅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青少年品格教育讲座,以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讲座中,来自思茅区第一小学古城校区一年级五班的孩子们专心聆听、积极互动,家庭教育志愿者唐雯雯围绕“良好的品格”“敞开内心”“专注当下”等主题,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幽默生动的语言,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品格教育是学科教育的基础、成长发展的动力和幸福人生的基石。 通过举办青少年品格教育讲座,不仅能为未成年人品格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夯实基础,而且可以培育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帮助孩子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开展主题普法课 普洱日报讯(记者 施正萍) 近日,普洱市人民检察院“茶城未检”团队走进思茅区第二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进一步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切实增强未成年人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护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上,思茅区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普洱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成斌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告诉同学们在遇到欺凌、性侵害等情况时的正确做法;通过列举案例的方式,向同学们讲授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提醒大家不可沉迷网络游戏;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争做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守法的新时代中国好少年。 此次普法课采取互动问答的方式开展,现场互动频繁,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丰富的法律知识,树立了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开展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 普洱日报讯(记者 吕禾) 近日,普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走进思茅区第七小学,开展普洱市2023年“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五老”进校园宣讲活动。 活动中,普洱市委党校副教授、市“五老”宣讲团成员杜建伟以《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革命事业接班人》为主题,从“什么是红色基因”“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和“要怎么样传承红色基因”三个方面,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叮嘱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