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202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大烤烟规范化种植和科技示范推广,进一步改善烟田基础设施,烟叶质量持续向好,烤烟工作呈现以下七大特点。 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市“四班子”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积极协调职能部门推进烟田建设及保护,研究市级扶持政策,帮助解决烟区产业发展、烟基项目建设、烟叶生产收购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种烟县(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真抓实干,全市上下重视烤烟产业、抓实烤烟生产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核心烟区进一步稳固。各县(区)将规划基本烟田纳入国土空间资源利用“一张图”进行监管,按照“好田好地种好烟”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培育适度规模种植大户和新型种植主体,着力提高连片规模种植比例,打造千亩村、万担乡,稳定核心烟区、稳固优质烟田成效显著。全市烤烟千亩村129个、万担乡38个,产能同比分别增加1.4%、1.2%;100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达32.4万亩,占比85.2%,为历年来最高。 烟农种烟积极性进一步回升。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广泛宣传烤烟利好政策,帮助烟农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提振烟农种烟致富信心,落实烤烟种植主体26688户,较去年增加1193户、增幅4.7%。 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市政府继续下达1600万元烟叶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烟草行业投入生产补贴1.5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1.12亿元,省绿色生态烟叶发展补助及“156”示范工程村组工作经费697.77万元,协助烟农办理红塔银行“香叶贷”1.56亿元,各县(区)出台多项财政扶持政策支持烤烟发展,为烟农稳产增收和顺利完成收购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烟叶生产“绿色化”“机械化”“数字化”成效进一步彰显。积极构建烟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切实强化烟用农药采购源头管控和补贴力度,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生物、物理防控技术推广,在100%推广烟蚜茧蜂的基础上,推广黄板11万亩、性诱剂16.2万亩、无人机飞防11.39万亩;深入开展土壤保育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36万亩;降低面源污染,100%开展废弃残膜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5.56万吨、电能烤房241座,清洁能源烘烤比例达48%。“一部手机种好烟”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100%进行合同网签和地块绑定。 抗灾保供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541次,推广抗旱滴灌6.85万亩、膜下小苗8.6万亩,开挖简易蓄水池1.4万个,组织拉水车辆6.11万车次;自然灾害商业保险赔付率36.76%,较2022年的89.43%下降52.67%。 烟叶收购组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烟叶收购工作整体呈现开局平稳、进度较快、秩序良好的特点。各地突出“严控水分、严把纯度、均衡入库、快收快调”四项重点措施,强化专业化分级考核和质量监管,积极推行阳光收购、规范管理,各项收购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