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苏亚军) 11月11日,由云南省史学会、普洱学院主办的“云南省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史学学术研讨会”在普洱学院举行。中国史学会会长、原《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普洱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任远征,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文会,普洱市政协副主席、云南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左永平出席会议,云南省史学会会长罗群主持开幕式。会议还邀请了省内外专业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交流研讨。 李捷在致辞中表示,云南史学界始终围绕云南多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格局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云南史学界有关边疆研究和民族研究的独特优势和特色领域。普洱学院坚持面向南北领域开放大学,为加强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希望青年学者开阔视野,坚持理论创新,成为引领和推动学术进步的主力军。 任远征介绍了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表示,本次研讨会规模大、规格高,经过观点的交流、思想的交融与碰撞,相信本次会议会是一场启迪智慧、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促进交流的盛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会为媒、以茶为思、以咖为念,多到普洱领略景迈茶山的人文和谐,感受一城咖香的诗意浪漫,品味茶马古道的千秋隽永。 胡国云表示,会议的召开将为普洱学院提供难得的学习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也将进一步拓展学院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云南史学学术”领域的学术眼界,为普洱学院历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共有78个发言主题,分别代表各自的研究方向前沿。会议重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历史内涵、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等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的学术研讨,旨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增进省内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云南史学研究的学术性和时代性。 会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普洱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博物馆、绝版木刻精品馆。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