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周洁 杨永见 李冬梅 杨伟玲 文/图)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养牛产业,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2022年12月,碧安乡边江村引进31头肉牛。“养牛一年多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现在碰到小问题都不用请兽医了,我们自己就能搞定。”边江村党总支书记罗永民每天都要往牛场跑,时间一长他也成了养牛专家。 
牛群引进后的第一个月就增添了一头小牛,到今年7月,牛群数量增加到61头,数量增加了一倍。“发展肉牛产业一年多来,已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7万元,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全村的肉牛养殖数量增至上千头,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把乡村振兴的愿景变为实景。”罗永民对养牛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为了解决村民有意愿养牛但缺乏资金的问题,边江村采用租赁方式让村民先把牛养起来,出售时除去成本,剩余的收入由村民与村委会再按比例分成。 “先来学技术,学好了,租几头牛回去养。”边江村大过达村民小组组长刀学春已经在牛场里学习了一段时间。 有人养牛,就有人要种草。碧安乡党委政府紧盯这一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全乡巨菌草种植产业发展,以“党组织带头、村集体种植、示范带动农户发展”的方式,由政府出资购入360亩草种,免费发放给19个村(社区)。截至目前,全乡种植巨菌草1450余亩,建成120亩种草示范基地;12个村(社区)建成10亩以上种草基地,共有161户农户参与种植,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有49户。通过出售鲜草和种草的盈利模式,预计实现增收580万元。2023年,碧安乡已出售种草134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为了推动巨菌草产业循环发展,投资600万元建青干饲料加工厂,计划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每年可为群众增收800万元以上。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