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李颜 雷尔佳佳) 201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小美被省内一所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录取,读书期间,她努力学习,有了一技之长;2017年,布朗族小伙小张被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录取,每年有8000元的补贴;2018年,小陶被云南工业技师学院录取,毕业后,在昆明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他们都受惠于一个共同的项目——普洱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他们通过学习职业技能拓宽了职业路径。 “后扶项目”扶持圆移民子女“求学梦” “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是普洱市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了解,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包括“发放给移民个人的生产生活补助、开展项目扶持”两项内容。“后扶项目”的顺利进行,能够拓宽就业渠道、发展生产、帮助移民改善经济条件。 为推进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促进库区移民的教育发展,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云南省出台相关文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联合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经职业学院等9所院校,向库区移民学生开放求学的大门,让没有能力供养孩子继续深造的家庭及中考高考失利的学生,多了一个继续学习的选择。 据了解,凡是通过“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审核,并入读向库区移民提供就学机会院校的学生,除享受国家、省“奖、助、贷”政策外,在校期间还能享受省财政给予的农村移民适龄子女大中专职业教育补助。除此之外,学生还能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就业预测、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就业跟踪等服务,拓展就业渠道。 “移民子女就读省内职业院校后,还享有生活费补助,大专每年补助8000元,中专每年补助5000元,共补助3年。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听说有这样的扶持项目,很乐意让孩子继续去读书。”普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工作人员王豪参与了多年的“后期扶持”项目工作,他说,承担移民职业教育的学校属于省级重点院校,办学条件好,教学有特色。同时,“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由各县(区)教育系统广泛宣传,目前很多符合条件的学生都会主动报名参加。据统计,截至10月,普洱市“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累计完成库区移民安置区职业教育招生828人。 搭乘“后扶项目”之船写好水库移民搬迁文章 除了“后期扶持职业教育项目”,多年来,普洱市还积极探索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创新多元运作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相继落地,推进各项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开辟移民增收致富途径,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劳动力有序转移,激发移民群众的致富活力。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通过“村党支部+村经济联合社+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投资建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蔬菜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有效稳定宁洱县主城区及周边地区蔬菜供应量,确保蔬菜市场供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通过“党总支+合作社+移民+基地”运作模式,投入资金300万元开展产业发展扶持项目,帮助移民群众发展茶叶、甘蔗等特色产业,发放借款108批次,有效缓解了移民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激发了移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4年储备了47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部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普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扶持科科长何龙介绍,目前,普洱市搬迁安置办公室已完成普洱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滚动储备项目库建设,共有162个“三年行动计划后扶储备项目”,全面实施后,将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组集体经济、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据悉,近年来,普洱市搬迁安置办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项目规划先行,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点对点”“面对面”一线调研、征求意愿、充分论证、专题审定等方式,紧扣资金项目核心谋划,聚焦移民生态宜居、产业转型升级两个重点,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承接经营主体,加强产业发展源头和末端建设,不断促进库区移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推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后扶项目”建设,共同谋划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蓝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