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管委会立足发展,通过“腾笼换鸟”聚力盘活停产企业,采取“以商招商”招引优质企业,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初冬时节,位于云南思茅产业园区莲花片区的云南云迹纸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各式机器设备全力运转,工人们在作业线上紧张忙碌,货物运输车来回穿梭,之前一片沉寂的厂房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了解,云南云迹纸业有限公司属“腾笼换鸟”项目,是云南思茅产业园区管委会与思茅区委、区政府为保住存量工业企业,稳住企业生产经营,通过“以商招商”加“腾笼换鸟”的方式引进浙江神海集团收购园区停产企业(原普洱光大纸业有限公司)资产,并成立了云南云迹纸业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实现对原有厂房、设备、配套设施等资源基础上再扩规利用,盘活有效资产资源,完成生产线建设,实现了以“旧巢”引“新凤”。在这个过程中,园区管委会与思茅区各部门做好服务,由专人全程领办各种手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实现经济发展的借势腾飞。 云南云迹纸业有限公司总务助理陈晨磊说:“两个月的时间重启一个停产了将近一年的工厂,从人员、资金、设备等各个方面来说对我们都是巨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自己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工厂落地投产。” 云南云迹纸业有限公司在盘活原停产企业的基础上,还返聘了原企业职工,并将员工工资提升5%至10%,既有力提升了产业能级,又解决了老员工失业的困境。“当看到机器在运转,车间里回响着隆隆声的时候,心情真的特别激动。很多老员工都回来了,工资待遇和生存问题也都解决了,以后我们大家会好好工作、安心生产。”回忆起开机投产时的场景,正在操控台工作的员工李改芝仍然很激动。 据悉,浙江神海集团始建于1999年,旗下有27户企业,遍布浙江、山东、云南昆明等地,其中多家企业为当地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年总产值超过20亿元。落地思茅的瓦楞纸生产项目年产量7万吨,预计年产值不低于2亿元。接下来,公司还有意在普洱新建高端包材项目,通过引进技术、品牌、渠道等,提升包材产业附加值,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陈晨磊说:“我们选择普洱,其一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依托中老铁路和昆曼大通道综合优势,会为我们走向南亚东南亚市场带来极大的便利。其二是因为当地政府对营商环境非常重视,各种优惠政策能让我们更加安心地在普洱开展生产。” 项目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下一步,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将进一步压实责任,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优的服务,抓好项目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加强与企业对接,积极开展包材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入高端包材项目,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助力思茅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罗茜 李婷 马莉莎 纪玥伶 文/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