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宽宏村困鹿山有一位彝族老人,守着母亲留下的百亩古茶园,依照古法制作普洱茶,他就是“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兴昌。 普洱茶膏。(普洱市非遗中心供图) 1987年,李兴昌的母亲匡志英买下了困鹿山上百亩古茶园的经营权。“当时,普洱茶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还没有引起重视,普洱茶价格很低,没人愿意从事普洱茶的生产工作。”李兴昌回忆。 面对李兴昌的不解,母亲对李兴昌讲起家族300余年的普洱茶制作历史。听到祖辈在制茶技艺上的精进与坚持,李兴昌决定把制茶的手艺传承下去。“这块茶园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里面几乎全是古茶树,树龄几百年的很多。”按母亲的要求,李兴昌开始着手调查古茶园。 当时,困鹿山上尚有1万余亩古茶园未被勘查,为了解和保护古茶树,李兴昌自费带工人进入深山调查古茶园、绘制古茶树地图。经过十余年的走访调查,李兴昌绘制完成了古茶树地图,为当地的茶旅开发提供了依据。 作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李兴昌以匠人匠心践行茶人初心。为保证普洱茶的品质,他用心揣摩每一道制作工艺,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从1987年开始,我就在母亲的严苛要求下,系统地、完整地学习‘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十几年后才得到她老人家的认可。”李兴昌说。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非遗传承要保持技艺内容的本真性,守正传承,同时要求手艺人德艺双馨。”从2009年至今,李兴昌应邀到省内外各类研究机构、各大高校讲学、研讨,免费传授“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并在普洱市各院校、企业创办了7所普洱茶制作传习所,培育了3000多名优秀的“普洱茶人”。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后继有人,非遗也不是一潭静水。”李兴昌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技艺的传承中,并用新的方式让传统制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高仕兴是李兴昌的学生,他在学成之后回到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把非遗文化传承与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来那柯里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很喜欢体验普洱茶的制作技艺。”高仕兴在寨子里建起非遗技艺体验中心,让游客体验制作普洱茶,感受非遗技艺和那柯里的传统文化。 谈到未来,李兴昌希望“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带动产业兴旺、群众致富。(宁洱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