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娅春 张婕)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69项、手术示教508次、学术讲座67次、教学查房322次、业务培训857人次、下基层义诊会诊3582人次、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上海市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之间深情厚谊的见证。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澜沧县充分发挥医疗帮扶团队的优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帮扶资源成为边疆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医”靠。 突出精细运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借鉴帮扶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修改完善院长办公会、党委议事规则、药事管理等10项制度,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帮扶工作推进台账,落实“组团式”帮扶月例会制度。每月选派2名管理人员赴上海九院学习,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持续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细化量化医院文化建设目标500条,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文化建设质控,持续打造一所“有技术、有温度”的现代化医院。 突出核心技术,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依托援建专家力量,加强普外科、急诊科、整形外科、肿瘤防治中心等科室(中心)建设,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示教等,疾病外转率下降6.3%,外转人数下降37.5%。带教推进消化道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等新业务9项、新技术26项,攻关骨科新技术30项,开创尿路结石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9项。以上海九院帮扶为契机,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成立了微创介入中心,全面开展各类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积极推进眼科、整形外科、肿瘤防治中心等薄弱专科的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专科服务能力。 突出强基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建立“一带多、多带一”师带徒、团带团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组团式”帮扶、青年医师“启航计划”、专家工作站、“双培养”“36511”医共体等作用,与竹塘乡、东回镇、惠民镇等7个乡(镇)的卫生院签订帮扶协议,制定对口帮扶实施方案。启动青年医师“启航计划”,上海九院5名帮扶专家一对一培养5名骨干医生,将帮带工作落细落实。面向全县医疗机构开展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技能考试心肺复苏技术、无菌技术等110个课程,开办无证学员培训班4期,对422名乡村医生进行轮训,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比提高32%。 突出服务创新,提升边境医疗服务能力。对群众就医和医院改革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剖析,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深入边境乡村一线进行义教义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边境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搭建澜沧县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基层一体化工作流程、慢病管理中心、医保监管体系建设、县级医共体监管平台、120智能应急指挥系统等,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 突出以点带面,提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建立“1+1+N”三级党建联盟机制,构建以“医院群团组织为纽带、5个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终端”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与医疗帮扶团队设立党建结对共建点,成立组团式帮扶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帮扶一线。上海医疗帮扶队长、帮扶临时党支部书记刘菲充分发挥党员在“组团式”帮扶路上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白天坐诊,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带头开展学术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为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诊治技术送上实实在在的“干货”。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