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陈景锋 廖智若愚 通讯员 张建春) 隆冬时节,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大寨村,只见青山蜿蜒连绵,村道干净整洁,农家屋舍俨然,以民族团结、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等为主题的墙绘五彩斑斓,文明乡风扑面而来……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近年来,大寨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基层治理,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让村民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牢固,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2年,大寨村三组被评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走进大寨村的香菌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在木架上,一簇簇小蘑菇争先恐后地从菌棒上探出头来,杏仁色的菌伞微微撑开,散发着淡淡的菌香,工人们穿梭在菌棚间,忙着采摘这些鲜嫩的小香菌。 “目前,大寨村香菌种植基地有种植菌棒38400个,按照小香菌当前的市场价格,预计可实现产值60余万元,为82户低收入家庭户均增收1200余元。”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建辉说。 香菌产业的发展只是大寨村产业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大寨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特色,盘活闲置资源,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架构,以“支部发动、党员带动、群众行动”的方式,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挂包单位帮扶、龙头企业带动等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据统计,2023年,大寨村烤烟、辣椒、小香菌等重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68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寨村还积极争取到上海帮扶资金,投入400万元建成大寨村果蔬冷链交易中心,与龙头企业入股经营,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辐射带动200余户农户种植白及、辣椒,村集体年分红15余万元以上,实现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治理有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性要素,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为此,大寨村建起了乡村智能监管系统,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走进位于大寨村委会的乡村智能监管系统控制室,只见村子各条交通要道在屏幕上清晰可见,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几名身穿志愿者衣服的村民正在清理村里的公共环境卫生。 “通过系统,我们能看到全村的实时情况,实现了乡村智慧党建、垃圾治理、防溺水场景提醒、村内治安及纠纷监控处理等功能,治理效能得到了全面提升。”曹建辉说。 此外,大寨村还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组建志愿服务队8支76人,组建文艺队2支29人,已开展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12场,各类志愿服务40余次;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全面推进“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选乡贤人士担任村民代表,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安全防护员、文明示范员、村务监督员;广泛发动群众,通过“支部讲给党员听、党员讲给群众听”的方式,带动群众为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出点子、想法子、找路子,群众主动参与道路硬化、卫生整治、项目建设等工作;广泛开展“卫生清洁大评比”“最美志愿者”等评选活动,培育各类示范户20户,完成户厕改造193户,种植各类花果15000棵。这些举措,既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又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颜值”。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