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于飞/文付颖/图) 2023年,普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传工作,自觉肩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八项行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增强发展信心、扩大对外影响,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催人奋进,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音乐剧《景迈有嘉木》在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精彩亮相。 高举思想旗帜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心入脑、深化转化。 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市委常委会坚持带头学、示范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采取“主题+专题+专家”的形式,邀请北大、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授课,通过远程教学、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开展学习1900余次、巡听旁听4轮266次,学习质效不断提升。 理论宣传入心入脑—— 以打造“践行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地方特色宣讲品牌为抓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活动、党的创新理论“六进”常态化宣讲,组织各级各类宣讲5200余场次、网络宣讲17期,覆盖受众43万余人。加强宣讲作品创作,创作基层理论宣讲作品78个。 理论阐释深化转化—— 召开普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完成3个省级研究报告、10项市级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做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云南省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着力开展“学习强国”普洱学习平台提质进位工作。 壮大主流舆论宣传舆论引导凝心聚力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新闻宣传就跟进到哪里。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面提振发展信心、汇聚发展合力。 唱响“实干兴普奋勇争先”主旋律—— 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实干兴普奋勇争先”等27个专题专栏,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千年茶韵·一城咖香”普洱专场和“首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等25场次新闻发布会,“普洱创新334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牛油果产业”等一批典型经验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全年110余家次500余人次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到普洱采访,刊发稿件20余万篇(条)。 精心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聚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旅游城市建设、景迈山申遗等工作,围绕文博会、茶博会、南博会、咖博会、首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山水童话”夜市等活动,持续推出深度报道、现场评论、系列文章和新媒体作品2500余篇(条)。景迈山申遗成功宣传热潮引爆全国,全网刊发景迈山申遗相关报道15万余条,“景迈山申遗成功”话题网络平台总阅读量破9亿人次。 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成立普洱市融媒体中心,上线运营“景迈山”新闻客户端,优化版面栏目和平台账号,初步构建了市、县融媒体中心“1+10”新闻素材共采共享传播格局。2023年以来,全市生产“1000万+”新媒体作品6件、“100万+”新媒体作品600余件、“10万+”新媒体作品3000余件。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优化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考核评价、督查检查、分析研判等制度机制,意识形态防线安全稳固。深入开展“清朗·云岭净网2023”“未成年人保护”等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五大行动,网络空间保持清朗健康。持续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成功创建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1个,深入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有力维护文化安全底线。 弘扬核心价值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举办普洱市“爱我国防”线上知识竞赛,开展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普洱市第一中学等10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文明培育多点开花—— 推选“普洱好人”110名,“新时代普洱好少年”22名;“云南好人”6名、“新时代云南好少年”3名。陶赫娆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德新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倪华入选第四季度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谭华玲获评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李剑锋入选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 文明实践深化拓展—— 打造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创新开展“双语式”“文艺式”和“故事式”特色宣讲。开展“3·5学雷锋纪念日”“5·8人道公益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储备项目136个、人才3771人,普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爱在滇西、情暖景东”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在云南省第三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获银奖2个、铜奖3个、优秀奖1个、组织奖1个。 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统筹推进“五大创建”提质扩面,实行网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动态管理,制定“网格+”治理工作方案,234家网格单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场次。扎实开展墨江、江城、孟连三个省级文明城市培育城市实地测评,推荐命名省级文明村镇4个。 繁荣文化文艺文化强市建设稳步推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正可谓,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艺创作出新出彩—— 先后举办景迈山古茶林钢琴音乐会、普洱市原创歌曲演唱大赛、“山海情深·景迈山”主题摄影展等多场文艺活动,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景迈山》播放量突破千万,音乐剧《景迈有嘉木》在第十七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精彩亮相。全年创作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各类文艺作品264件,18件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平台展播,1部纪录片、5个音乐舞蹈作品在央视频道播出,2部出版物入选2023“滇版精品工程”。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命名2个省级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2个园区进入市级培育项目库,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精心策划参展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景迈山武夷山“茶与茶的对话”论坛开启茶文化交流新窗口。建立著作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成版权作品登记6491件。 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开展“戏曲进乡村”“彩云之南等你来”等各类惠民文艺演出活动2800余场,惠及群众330万余人次。举办线上公益阅读活动,收集全民阅读典型案例(品牌)32个,推出首批全民阅读打卡点14个。宁洱新华书店获评“全国最美书店”。实施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1.6万余场,服务群众106万余人次。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推出“茶咖+旅游”“节赛+旅游”“非遗+旅游”等一批新业态新产品,组织“五一”节假日山水童话夜市、“因为爱的表达·1314·520”主题活动,举办端午百草根节、国际双胞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成立普洱市影视协拍联合体,推出63个免费影视取景地,打造4条茶咖主题街区、50个新型文化空间、338个网红打卡点。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500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14亿元,同比增长16.68%和30.01%,分别超省级下达目标4.18%和14.93%。 深耕优势资源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讲活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普洱故事。《2023年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建设报告》中普洱市位列地级市前二十强。 着力提升对外传播影响—— 挖掘“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地缘优势,把握中老铁路通车运营和景迈山申遗成功两大机遇,打造好普洱茶、普洱咖啡、牛油果等城市名片,面向海外制作推出《你想了解的普洱》《一杯咖啡的跨境之旅》等特色短视频,生动讲好美丽中国、绝版普洱的故事。 着力提升对外传播质效—— 成立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普洱分中心,启动实施“我们的‘一带一路’全球国际传播计划”,先后有来自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4批次70余名记者到普洱采风采访,深度体验“有一种叫普洱的味道”。 着力提升对外传播覆盖—— 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外宣联动,借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CCTV4、CGTN、澜湄国际卫视等,对外刊发普洱相关内容3000余篇(条)。以景迈山申遗成功为契机,《国际日报》《经济学人》《每日邮报》等千余家境外媒体对景迈山申遗成功进行报道,取得“现象级”国际传播效果。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新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普洱故事,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普洱新篇章。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