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本网讯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立足边疆区位特点,探索实施“融嵌式”国门党建,积极实践“党建+产业链”的模式,通过党组织统筹规划、龙头企业带动、党员示范引领、村级自身发展等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助农增收致富中的作用,围绕“三大经济”发展壮大澳洲坚果、咖啡、茶叶、甘蔗、黄牛等特色产业,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资源经济发展渠道 通过引入云南寻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土地流转拿租金、基地就业挣薪金“一地生两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扩种玉米6000亩,流转土地1500亩建成种植基地,每年平均租金每亩1000元,带动基地周边4个村民小组每年土地租金收入200余万元;提供长期用工就业岗位200人,实现年人均增收不低于3.6万元,季节性用工5000余人次,“小花糯”玉米种植成为助农增收稳就业的新路子。 通过党组织组织发动、党员示范先行,国庆乡田房村党总支牵头流转农户自种低产茶地25亩,与吕才有专家基层工作站合作,整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服务团为期3年200万元的科技帮扶项目,以点带面建成100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带动全县3.03万亩有机茶园通过认证,6家茶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定,12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茶园认证证书,6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证书,有机茶成为茶农收入的新增长点。 探索企业优势,拓展产业资源,江城中云糖业有限公司按照“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思路,发挥党建指导员作用,设立党员示范车间、党员先锋岗位,培养党员技术能手,迎来管理模式、发展模式、队伍建设三重蝶变,员工由2020年的75人发展到现在的207人,2023年甘蔗收获面积达4.3万亩。 增强口岸经济辐射效应 依托江城一口岸三通道的沿边开放优势,成立江城县委国门口岸工委,统筹推进“大国门党建”,协调工信局、口岸办、工业园区、边建(集团)公司、勐康海关、勐康边检执勤队等部门和边境乡(镇)、村组的力量,通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国门党建联席会议、联建共建活动等方式,协商研究口岸建设、强边固防等工作事项,以党建工作一体化、能力素质提升一体化、经济共享一体化、通关服务一体化引领口岸经济强劲复苏发展。 2023年,勐康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147830人次,同比增长692.5%;出入境车辆34347辆次,同比增长178.7%;货运量28万吨,同比增长35.7%。2023年,累计注册边民互市个体工商户526户,成立边民互市合作社(互助组)30个,组织开展边民互市政策培训6期500余人次,累计完成边民登记备案3860人,货运量7.56万吨,货值2.38亿元,带动边民增收77余万元,推动边民互市质效双升。 打通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电子化结算全流程,实现进口茶叶、菩提子、粽叶芦、咖啡粉、甘蔗5个商品电子化结算模式,累计结算1545票,结算金额948.55万元。完成江城中云糖业公司省级落地加工企业备案,2023/2024年榨季预计实现边民互市进口9万吨甘蔗落地加工,带动口岸由“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促进经济要素进一步向口岸聚集。 夯实园区经济发展基础 江城县委国门口岸工委整合园区建设牵头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组建勐康和龙富两个工作组,口岸建设和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按照“一园三片”的园区建设思路加速推进规划编制、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各项工作,规划总面积5.3万亩,为承接产业转移蓄能。颁布实施《江城勐康产业园企业入园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有序招引云南农垦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江城分公司、云南丰沙里进出口有限公司、江城县中云糖料种植有限公司等19家外贸企业入驻勐康产业园区。积极申报云南江城产业集聚区,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糖厂、橡胶厂、整康坝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主要产业支撑点纳入管理,并通过市级审批。(通讯员 李成华)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