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邓秋霜)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聚焦小学生放学后接送不及时、安全管理有隐患、课后作业辅导难等问题,创新开设“四点半课堂”,通过“党组织引导、学校协同、志愿参与”的方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解决家长接送、辅导难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实际成效。 丰富服务形式,确保课堂“有学生来”。积极探索“民生项目+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的模式,以“四点半课堂”为载体,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方式,为每天下午家长不能准时接放学、不能及时辅导课业的学生,提供下午放学后至晚上八点半的托管志愿服务,通过课后服务、延时托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整合各方资源,确保课堂“有老师教”。充分发挥辖区内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业优势、专业优势,积极对接在职老师、辖区志愿者、派出所民(辅)警等,整合“服务资源”,以“三双”服务的方式,成功导入思源实验学校68名优质师资、58名机关党员及11名辖区派出所民(辅)警参与服务。 实行精细管理,确保课堂“有质有效”。探索“社区+家庭+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对“四点半课堂”实行台账式管理、打卡式运行、全覆盖监控,严格执行签到、签退,与家长履行交接手续,结合老师及党员的工作情况,按周对志愿服务的人员进行排班,每天详细登记所有孩子的信息,在帮助孩子完成基础课业辅导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个性和习惯养成,让“四点半课堂”成为“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场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