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邓秋霜)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实施“融嵌式”国门党建,通过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农村微治理、抓实城市服务,打造边稳民富的最美边境线,有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推进农村精细化治理。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基层治理体系,组建“新时代国门突击队”“边地阿耶”等队伍,在国门一线值守巡逻、政策法规宣传、村情民意调查、纠纷调处化解、关爱孤寡老人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守望互助、共同繁荣的边境基层治理新格局。完善提升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673个“矛盾纠纷化解”网格,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元,完成55个村(社区)的统一编码,建立网格服务事项准入清单27项和禁入清单8项,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充分发挥网格员、党员、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老干部等力量,组建普法队伍72支,2023年开展综合法治宣讲活动1861场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903场次。持续推广“党员先锋队、青年服务队、巾帼宣传队‘三队’聚力赋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紧密融合,法规、村规、家规‘三规’善治”的“3个三”基层组织微治理模式,持续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成功创建省级绿美村庄1个、市县级绿美村庄52个。 做优城市多元化服务。建立健全“党建联建+红色物业”治理机制,带领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集中党员、社区干部、网格员等组建社区治理应急先锋队,定期对辖区小区的楼宇及单元、居民散户、宾馆酒店开展全覆盖巡查管控。构建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双中心”融合发展模式,整合文化、便民、医疗、教育、就业、助老、法律援助等党群服务功能,建设集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学习教育、文化休闲、自治议事为一体的社区“多中心合一”党群服务中心,以“书记领办”项目为契机,打造社区“四点半课堂”、爱心驿站、零工市场等便民服务场所,设置党员先锋岗、业务能手岗、温馨服务岗,提供少年儿童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托育服务,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群体提供多样化小微服务。依托社区“大党委”,结合“三双”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形成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多方联动接单的闭环,不断提高为民服务实效。 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楷模召存信、心向北京老队长李嘎斗等红色故事,打造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省立江城第一小学遗址、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等红色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以“思想筑边”凝聚党心民心,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高效落实“五级段长制”,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体系,通过实施“挂乡包村”机制,87个县级单位党组织全覆盖挂点联系52个村(社区),61个边境联防所共设党支部40个,筑牢边境地区战斗堡垒,构建“国门党建一体化”格局。构建“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工作体系,建成“党建大联盟”平台,结合“五户联防”“十户联保”,在每个边境村(社区)推行“联建、联防、联保、联惩”四联机制,形成“组织互学、资源共享、党员共管、品牌共建、成果共享”的党建联建模式,成功创建1个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1个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助推实现“党建强、边防固、边境睦、边民富、边疆美”的发展目标。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