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试点建设、节能降碳、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徐春媚) 立足资源保护 环境质量再提升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和保护双赢。将24.89%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6.31%的国土面积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完成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开展9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至2023年,3年共完成980个村庄规划编制。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逐年提升,34个国控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7.1%,思茅河脱劣攻坚成效形成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农药化肥连续6年减量使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7年评定为优。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22个。野生亚洲象常年栖息于普洱,西黑冠长臂猿、灰叶猴、印度野牛、景东翅子树、红豆杉等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保护。 立足绿色发展 产业转换再升级 夯实绿色产业发展基础支撑,以“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发展”为路径,推动绿色产业优化升级。生态农林业提质增效。做好基地化、设施化、产业化、市场化四篇文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1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3个、设施农业基地31个。绿色工业稳中向好。大力发展绿色工业,与深圳珈钠、北京海博思创签订投资协议,储能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以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和景迈山申遗成功为契机,启动景迈山古茶林5A级景区创建,并推动了象山国际、墨江文庙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磨黑古镇、江城勐桑洛小镇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淞茂滇草六味中医药博览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澜沧“乡愁·民谣·冬日古茶之旅”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立足产品价值 转换空间再拓展 聚焦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全面贯彻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部署要求。抓有机改造。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有机茶园、咖啡园改造,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56.3万亩。普洱咖啡获得国家标准及英文版立项,“普洱茶”和“普洱咖啡”被列入首批受欧盟保护的中国100个地理标志名单。抓重大项目建设。金客隆咖啡、云南耘达咖啡等项目建成投产,爱伲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提升改造,“茶妈妈”普洱茶生产线主体完工,澜沧景迈茶产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景东县“两山”普洱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谋划储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72个,总投资139.6亿元。抓旅游城市建设。持续擦亮“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着力打响“绝版普洱·品味浪漫”城市品牌。加快推进茶马古城和茶马古道景区业态提升、北部湿地咖啡主题公园、普洱中心片区等重点消费场景提升,茶马古城入选省级特色步行街。 立足节能降碳 双碳工作再推进 统筹推进能耗“双控”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双碳”工作领导小组,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政策体系。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加快建设覆盖林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7大领域的碳账户平台建设,及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坚持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23年以来,全市无新建“两高一低”项目,普洱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通过国家级验收,3个省级园区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景谷县国有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宁洱县成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尖峰水泥、澜沧古茶、云景林纸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雅侎汇购物中心获评全国绿色商场。 立足服务支撑 绿色金融再发力 金融服务助力绿色发展,加快实现金融业务“绿色转型”。绿色金融“贷”动产业绿色发展。景谷县农信社向云景林纸子公司发放全省首笔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实现碳资产独立融资的突破;宁洱县农行向普洱科茂林化发放全省系统内首笔“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质押+林权抵押”贷款。创新推出“牛油果贷”“兴边富民贷”等特色金融产品,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76.3亿元。政银企融资工作质效增强。2023年,13家银行机构审批475个授信项目,拟融资金额819.61亿元(含跨州市项目)。绿色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建立完善上市服务工作机制,实施“一企一专班”金融综合服务精准对接,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截至2023年末,全市入选云南省“金种子”企业4家,挂牌省股交中心企业18家,澜沧古茶成为普洱市首家境外上市企业。(通讯员 徐春媚)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