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 正文




普洱: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 促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03/05/ 09:41 点击: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普洱日报讯(记者 易垚宽) 省委书记王宁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各项工作的主线》中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也是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国土面积4.5万平方千米,辖9县1区,总人口23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61%,国境线长486千米,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边疆地区。同时,普洱还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

近年来,普洱市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夯实民族地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根基,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引导、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沪普协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等方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普洱实践更有特质、更加鲜活,不断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让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绘就新时代民族团结促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凝心铸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普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积极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坚定“五个认同”,进一步凝心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充分利用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势资源,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凝心聚力。在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高质量打造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化精品,坚定文化自信,构筑起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家园。

抓好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实现党员干部学习覆盖率达95%以上。

着力抓好教育培训,凝聚奋进力量——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组建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2023年,开展各级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900余场次,受众人数近6万人。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利用全国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普洱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内生动力。

抓好媒体宣传,提升宣传覆盖面——

依托市、县融媒体中心,整合宣传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推动线上宣传教育常态化,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覆盖面。

抓好主题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的承载作用,厚植家国情怀,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各类活动21497次,解决问题4713个,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万余件次。

七个抓牢

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普洱是民族地区,也是边疆地区。近年来,普洱市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建设,以“七个抓牢”统筹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取得成效。截至目前,全面完成19项指标建设任务。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8.08亿元,规划的2076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抓牢基础建设,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普洱市始终坚持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围绕边境村水、电、路、讯、网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边境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484个村民小组已村村通硬化路,户户有安全饮用水,电网供电可靠率及5G网络覆盖率均已达标。

抓牢产业发展,有效拓宽增收渠道——

目前,以茶叶、咖啡、橡胶、牛油果、柠檬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44个边境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10万元,边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本县平均水平。通过“党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就业促增收,以实作实训、“培训+上岗”等方式,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6万人次,组建劳务合作社44个。做活边贸促增收。全力提升孟连(勐阿)口岸、江城勐康口岸运通能力,加快江城龙富、西盟大黑山通道建设,组建36个边民互市合作社。

抓牢村庄治理,乡村面貌大幅改善——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44个沿边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2.93%。

抓牢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共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近2亿元,努力提升村级小学、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村内亮化美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抓牢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边疆稳定——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切实增强边境地区党员群众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在沿边一线打造了一条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民族团结“示范廊带”。

抓牢基层党建,基层组织得到巩固——

全面推进“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推行活动联办、政策联学、信息联通、巡逻联动、边境联管“五联”机制,创建9个“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着力打造“牢记誓词铸忠诚,团结奋进兴边疆”党建品牌。

抓牢典型示范,村庄建设提质增效——

根据不同自然村的发展现状、区位、资源禀赋等基础条件,着力在产业融合、绿美宜居、民族团结、强边固防边境幸福村建设上作出示范,形成具有普洱元素和特色的兴边稳边固边样板,边民更加幸福、边境更加和谐、边防更加巩固。

沪普协作

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东西部协作,也是民族团结的一个表现。普洱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云南省、上海市有关工作要求,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紧紧围绕组织领导、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乡村振兴和工作创新5大类16项考核指标,深入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共建、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帮扶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开创普洱市东西部协作新局面。

深化人才交流——

党政干部“双向互派”促进干部成长和能力提升。2023年,黄浦区、金山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共26人到普洱挂职锻炼,普洱选派20名急需领域的干部到上海挂职学习,技术人才“双向交流”互鉴互学强本领。上海选派120名教师、医生和农技人员到普洱开展专业帮扶;普洱选派60名教师、医生到上海跟岗学习;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9期、培训305人次,乡村振兴专技人才培训班34期,培训1259人次。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积极动员上海企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上海来伊份慈善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到普洱市开展公益救助和捐赠活动,投入资金及物资4930.50万元。全国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培训班在澜沧县成功举办,促成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与澜沧县签订帮扶协议,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典型示范引领——

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思路,持续打造和美示范村建设项目。2023年,累计投入14370万元打造了覆盖9个县的13个沪滇协作示范项目。

联农带农出亮点——

紧紧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结合普洱市实际,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多措并举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投入沪滇资金在孟连县打造牛油果产业项目14个,培育经营主体33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规划建设牛油果精深加工园区,打造牛油果现代农业综合体,引培11家牛油果加工企业,牛油果产业项目成为孟连县“一县一业”特色示范项目。

园区共建显特色——

充分把握普洱边境口岸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发展机遇,推动上海优势产业向普洱延伸,引入上海园区先进管理经验在普洱复制推广,“一县一园区”有序推进。目前,已建园区9个,入园企业39家,投资3.95亿元。

产业发展促增收——

墨江县积极引进上海企业落地投资,持续打造墨江数字花卉产业园示范性项目,并以租金、股金、薪金、佣金、现金等“五金”收入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景东县以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推进村庄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持续投入沪滇资金1500万元,实施村庄内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等公共设施,建成了田园观光综合体,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群众收入。

下一步,普洱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地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普洱力量。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沪滇共促“双碳振 ... 下一篇:让“宾弄赛嗨”民族团结花开更艳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40004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