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刘绍容) 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拉勐精神、民族团结盟誓塔和《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三大法宝”优势,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描绘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让民族团结幸福之花在阿佤山上越开越艳。 创建任务落实落细 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西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扛牢政治责任,发挥自身优势,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等称号。 西盟县严格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一把手”负责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示范创建工作的指挥调度。全县上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这个目标,紧盯6个测评项目、21项具体指标,突出政治引领、组织领导、督导检查,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确保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圆满实现。 创建基础不断夯实 抓文化润民,通过打造文化融合样板,打造宣传引导矩阵,打造文明城市典范,让精神家园富起来。通过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全过程,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覆盖率10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率100%,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2项、省级15项、市级103项、县级280项,创新推出民族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舞蹈《织·佤锦》《佤部落》等一批文艺精品。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让创建基础牢起来。2020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年均增长 61.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年均增长27.2%,跑出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速度”。深入开展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累计投入衔接资金4.79亿元,促进和带动脱贫人口收入大幅增长。2020年以来,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累计投入9.79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层首诊率、县域就诊率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7%以内,医疗、养老保险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低保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应救尽救,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各领域各行业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创建国家级模范集体2个,省、市、县级示范单位115个,西盟县民族团结盟誓塔被云南省委认定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最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及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西盟县委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