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何有刚 赵伟 文/图) 近日,记者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康平镇后山看到,一个亚洲象群陆续走出林子往山下走,开启欢乐的进食时光。 
它们的“开胃菜”是一棵小树。“这个季节大象基本上就是吃树皮、草。这种粑粑叶树是它们最爱吃的一种树,不喜欢吃叶子,主要吃树皮。”江城县亚洲象监测员马文宏指着一棵已被亚洲象剥光了树皮的粑粑树对记者说。 象群边吃边走,不一会儿就来到山下的一片玉米地,大快朵颐起来。别看亚洲象体型庞大,可是鼻子特别灵敏,只见它们用鼻子把玉米掰下放到嘴里,再用鼻子把玉米皮剥开,最后咀嚼玉米棒。 吃饱后,几头象来到附近的一条河里泡澡、游泳,尽情玩耍起来。据马文宏介绍,亚洲象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它们一般下午三四点出来觅食,天气热就会到河里洗澡,晚上也不进林子,要到第二天早上十点以后才进林子休息。 据悉,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数量在360头左右。普洱市是亚洲象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自1992年以来,不断有新的象群迁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3月2日我们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普洱市活动的亚洲象有137头,其中江城县54头,思茅区69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4头。”普洱市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科高级工程师杨勇介绍。 
新闻链接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我国活动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旨在提高人们对世界野生动植物的认知。近日,《亚洲象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亚洲象食源地建设技术规程》《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五项云南亚洲象地方标准正式施行,这五项标准的制定,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境内亚洲象保护技术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