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国营) 打开咖啡盒,咖啡包上贴着一张邮票式样的文字说明,然后会看到一个精心制作的信封,里面放着一张明信片。 明信片正面是两个身穿哈尼族服装的小朋友,捧着普洱咖啡,绽放着灿烂天真的笑容。她们一边笑着,一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在小小的咖啡地里挖呀挖呀挖”“哥哥姐姐,我们家的咖啡好喝吗”“今年咖啡红了,我们就可以上学去了”……照片上,还写着“哥哥姐姐,可以在背面回信给我吗”,明信片背面写着回信地址。 明信片上的两个女孩,一个叫赵云彩(2020年出生),一个叫赵医玲(2019年出生),家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改新村。这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的行政村,更是远近闻名的“咖啡村”,慕名而来的咖啡爱好者络绎不绝。普洱咖啡人李丹在2023年4月组织了改新村咖啡研学活动,因此见到了3岁的赵云彩、4岁的赵医玲,被孩子甜美纯净的笑容打动,一个将普洱咖农与远方咖啡爱好者连接起来的主意产生了。 李丹是生于普洱、扎根普洱的咖啡人,她有多个身份,包括普洱市“咖啡之星”季军、抖音“乡村英才”官方认证达人、一粒山风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曾在河北传媒学院求学的她还是一名自媒体达人,媒体账号“柯姐的小城故事”非常有圈粉实力。从北京回到家乡发展的这些年,她亲眼见证了普洱咖啡产业的壮大和普洱咖啡人的成长,普洱咖啡越来越被认可和钟爱。她说:“咖啡这个行业很‘卷’,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一方面关注咖啡本身,另一方面也希望将大家的目光吸引到咖农身上。” 咖啡一直被作为时尚符号,大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咖啡馆(店),容易忽略种咖啡的咖农们。因此,李丹希望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建立起咖农和咖啡爱好者的联系。她很早就有了用书信联系的念头,来到改新村后,见到了淳朴热情又略带羞怯的咖农们,她确定了信的形式——将咖农们的笑容制作成明信片,由自己团队的摄影师拍摄,正面写上咖农们想说的话,背面是回信。一群新生代普洱咖啡人选择了一种“不新”的通讯方式,向更多人讲述普洱咖啡的故事。 咖农也包括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咖农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们。刚开始时,李丹本打算将信写得长一点,但考虑到咖农们的文化程度和表达习惯,最后决定原汁原味地呈现咖农们说的话,而短短的一两句话,往往包含着有趣或深情的故事。 比如改新村被称为“曾叔”的咖农曾国平,面对镜头没有太多话,只说了一句:“咖啡么,会种不会喝”。看着曾叔朴实的笑容,这句“会种不会喝”让很多人破防,回信中有人回应“你会种不会喝,我会喝不会种”,还有真挚的感谢与鼓励,“感谢您用心种出这么高品质的咖啡豆……只想说继续保持品质,辛苦了”“以咖为信,愿一切美好,寄予咖农们”。 也有人从“不会喝”到“学着喝”,镜头前的咖农李叔小心翼翼地拆开挂耳咖啡包,撑挂在平时喝茶的带花玻璃杯上,然后从火堆上抬起烧水的大壶(方言叫锣锅),慢慢地将水注入,还不忘说一句“来我家,我用锣锅烧开水给你泡咖啡喝”。 “不会喝”与“学着喝”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当赵云彩、赵医玲在明信片上发出邀请“抓你去喝咖啡,喝4杯”“我们家的咖啡好喝吗”,远方的人回信:“你家的咖啡很适合我的口味,希望你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还有小朋友让大人代笔回信:“亲爱的小姐姐,你的笑容很美,就像太阳一样暖,我想和你做朋友”。 陆陆续续收到的回信已经有300多封,有的通过邮寄,有的是来普洱旅游、参加咖博会时当场写的,满满都是对普洱咖啡的夸赞和对普洱咖农的祝愿。仅来自北京的回信就有好几封,信中写着“有被你们的笑容治愈到,咖啡也很浓郁,欢迎你们来北京”“我在遥远的北京品尝到了你们种植的咖啡,味道浓郁,口感极佳,我和爸妈都很喜欢喝,祝远在云南的你们身体健康”“咖啡很甜,但你们的笑容更甜”。很多回信反馈给咖农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再转给咖农们。一封封讲述深情故事的信,让不少咖啡爱好者向往普洱的生态山水、咖农的淳朴憨厚、咖啡的醇香芬芳。 李丹说,普洱咖农的信会一直写下去,普洱咖啡的故事会一直讲下去,并且会改进升级,让咖农和咖啡爱好者的联系更加紧密。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