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积极推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以高品质的服务回应群众的需求,不断织牢“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 构建保护网络 加强组织保障。积极探索“组织保障+平台保障+兜底保障”模式,全方位保护“一老一小”合法权益。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养老服务联席会议,积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五方责任”工作格局,统筹做好全县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搭建平台保障。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保障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严密网格化责任体系。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临时监护照料中心,实现10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完成154个儿童之家挂牌,并配齐乡(镇)儿童督导员10名、村(社区)儿童主任154名,构建了县、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儿童之家三级服务阵地,实现关爱保护工作队伍全覆盖。同时,建设完成各类养老设施37个,老年活动场所16个,强化兜底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兜底保障。健全政府救助兜底保障机制,足额发放补助津贴。全面抓好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独居、高龄老人等人群生活保障和关心关爱工作。2023年,全县享受80岁以上高龄津贴5952人,共发放高龄津贴732.03万元。足额保障42名孤儿、5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基本生活,累计发放生活补助148.8万元。 健全帮扶机制 强化摸排保精准。扎实推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确保留守老人安享晚年、留守妇女安居乐业、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详细了解并登记“三留守”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和实际监护情况等,建立关爱工作档案,个性化制定帮扶计划。依托“养老服务平台”“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对留守妇女、儿童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三留守”人员底数清、情况明。 强化责任抓监管。落实“社会+家庭”包保模式,指导各村(社区)和受委托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明确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和在外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督促其加强与留守儿童联系。落实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月探访制度,围绕生活、学习、心理等问题不定期开展走访探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各方解决。2023年,共签订委托监护协议565份,探访儿童服务对象900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5.6万余元,为954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服务金35.3万元。 强化宣传提效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对相关政策和防范电信诈骗等安全知识的培训,以提高“三留守”人员的政策认知率和安全意识。截至目前,指导各乡(镇)开展“关爱小太阳情暖乡村娃”活动15场次,进校园、村(社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6场次,发放宣传册2500余份。 优化服务供给 坚持把“一老一小”福利事业作为重大民生事务,聚焦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编织更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 从“小”见“微”办好民生事。探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服务模式,在7个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涵盖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心理支持及委托代办等六大类别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建设运营,2023年,接待60岁以上老年人36605人次,补助资金12.74万元。完成404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农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全面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居家生活质量。同时,依托县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平台。积极调动老年大学学员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助老服务。 从“基”到“质”书写满意篇。全力推动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深化立体救助模式,着力打造“爱在身边——情暖夕阳”“爱在身边——让爱无碍”等救助服务品牌,为辖区居民提供养老助老、关爱探访等多样化服务。截至目前,多部门联合开展关爱服务活动4次,受益群众800余人;探访孤儿等特困儿童420人次,慰问110余名儿童;开展老年人动脉硬化筛查公益活动17场,筛查562余人次;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6场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景谷县民政局)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