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李悦 杨思懿 沈光泉 赵俊 文/图) 近日,思茅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在倚象镇鱼塘村,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附近村民在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非法持枪狩猎的环境资源案件。 公诉机关指控,2021年以来,被告人刘某将他人交由其保管的一支制式枪支及子弹藏匿于家中。2023年4月16日晚,被告人刘某、王某某、许某甲、许某乙相约到思茅区倚象镇鱼塘村旁的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刘某保管的制式枪弹非法狩猎,后由王某某开枪猎获一只野生灰背大鼯鼠(俗称“飞罗”)。次日,4人将猎物带回烹食过程中,被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现场查获。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刘某违反枪支管理法规,非法持有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制式枪支;违反禁猎法规,在禁猎区使用禁猎的工具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应当以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狩猎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王某某、许某甲、许某乙违反禁猎法规,在禁猎区使用禁猎的工具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应当以非法狩猎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庭审中,4名被告人均表示认罪认罚,法官当庭进行了生态保护的法治教育。 据悉,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思茅区东南部,建设有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7.45%,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生长有2100多种高等植物,栖息着810多种动物。本次巡回审判,用身边的案例为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环境保护课,让群众深刻认识到非法持有枪支和非法狩猎的危害和严重后果。 庭审结束后,思茅区人民法院干警以本案为切入点,开展了综合性的普法讲座,向当地村民普及滥伐林木、电信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食品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引导村民培养法治思维,强化风险防范,增强法律意识,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 “云南太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附近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意义重大。此次‘巡回审判+现场普法’可有效提高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思茅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负责人李家宇说。 近年来,思茅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活动,不断织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网,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用司法之力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