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锚定“基础型”“提升型”“示范型”三型村庄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群众主体分类推进、绿色发展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合理推进原则,以“拆、清、改、绿、管”五字方针为抓手,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因地制宜建“三型” 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景、先易后难、组团发展”的思路,选择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景区周边、主干公路沿线路、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城郊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以自然村为基本实施单元,用三年时间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农村人居环境村庄达到1档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4项指标,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污水有效收集、组内道路硬化、有活动场所“基础型”村庄1774个;在“基础型”基础上,重点再抓好5项指标,建成培育有重点产业、雨污分流和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养殖小区、有垃圾处理设施、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提升型”村庄1000个;在“提升型”基础上,重点再抓6项指标,建成有主导产业、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有新型经营主体、彰显特色“示范型”村庄150个。目前,已建成“基础型”村庄520个、“提升型”村庄298个、“示范型”村庄46个。 “五”字抓手推建设 拆得清爽。以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美丽乡村示范行动为契机,合理规划确定村庄布局和发展定位,研究制定《农村危房闲置旧房拆除工作方案》,通过说服教育引导拆、邻里互帮相互拆、人机结合高效拆等方式,拆除废弃危房、老旧房、“空心房”及废弃的圈舍和残垣断壁等,实现农村旧貌换新颜。 清得干净。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为契机,制定“周清扫、户整理”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深入排查、精准整治,促进村容村貌增“颜值”提“品质”,全范围清理柴堆、草堆、粪堆、土石堆、垃圾堆和乱堆乱倒、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建乱搭、乱占乱挂,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畜禽粪污,确保每家每户庭院整洁、居室美观、户厕卫生。 改得美观。以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完善垃圾收集、活动场所、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村宅基地联审联管机制和村庄建设风貌引导管控措施,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农房功能提升及“裸房”整治,推进养殖小区、村组道路硬化等建设,并根据村庄实际建设共享阵地、共享停车场、共享养殖小区、共享生产生活用房等,确保人居环境、村庄风貌得到全面改善提升。目前,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52794座、卫生公厕1945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4.38%、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42.86%,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自然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85.71%、81.48%。 绿得出彩。以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为契机,抓牢“四个一”美化绿化村庄。植绿“一条”入村道路,因地制宜,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布局建设一批共享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景观,让村庄春天有花、夏天有果、一路有景;护好“一棵”寨心树,每个自然村选定培育或栽种一棵能长成枝繁叶茂、存活年代长久的寨心树,把树下公共区域打造成商业、文化、休闲场所,成为村里最美丽、最聚人气的地方;补绿“一村”四旁四地,聚焦四旁四地资源进行植绿补绿。动员群众在庭院外围栽种各类水果树木,让村庄“抬头见瓜、伸手摘果”;绿化“一个”农户庭院,发动农户做好庭院裸地、闲置花台或花园植绿补绿,引导栽种经济林果树木,让村庄户户瓜果香、院院绿荫浓,确保村庄美起来绿起来。 管得规范。依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一项制度管长远”的理念,完善村规民约示范执行、互相监督、门前“三包”责任等约定,建立村庄保洁、“红黑榜”评比、饮用水管理、用电管理、积分制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长效治理管护机制,制定完善“日保洁、月整治、月评比、季奖惩”工作标准,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星级文明户、“红黑榜”、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规范化管理。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村级综治中心建成率达100%,开展乡村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100%,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组16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63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14个,1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墨江县委办/文 墨江县融媒体中心/图)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