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舒小琪/文 卢磊/图) “我理解你的感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相信你可以克服困难,因为你很坚强。”“你的感受完全正常,没必要感到羞愧或自责……”每当身处黑暗,总有一个声音会告诉你:别怕,有我在。 近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90%以上患者以抑郁、焦虑、物质使用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中病情严重者需要门诊和住院治疗,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治疗。 面对这些特殊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诚心、责任心。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用守护提升生命的温度,用爱心弥合伤口的裂痕,用护理疗愈患者的身心,面对患者及家属,他们总是眼含笑意、满怀热忱,始终温暖有光。在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有一群这样的“提灯”天使。
“医”路感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张妍波(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今年是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妍波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第33年,从男病区到门诊部,从工娱疗室到女病区再到康复科直至护理部,她见证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变迁。 刚到医院时,懵懂的她对精神科的工作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抵触的,但在医院前辈的积极带动下,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慢慢转变了观念。“精神病患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每当收到患者递给的一个苹果、一声问候,内心充满了温暖,一天的疲惫也瞬间消散了。”张妍波回忆说,很多年前曾收到一位出院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精神科护士是人类灵魂的教育工作者,思患者所思,想患者所想,像一道微光,带给患者生的希望。看后她深受触动,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更多患者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拥抱新生活。 “为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体验和诊疗需求,医院积极投身‘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创建工作,2015年6月,全院8个住院病区全部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病区’验收,优质护理覆盖率达100%。同时,医院开展了延续护理服务,对出院患者不定期进行随访,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乐观开朗的张妍波谈起自己的职业,总是会升腾起那份在多年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沉淀下来的自信与坚定。在她眼中,护理工作就是要有一颗时刻装着患者的心、一份锲而不舍的坚持、一种静待花开的工匠精神。精神科护理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她将继续带领护理团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优势,持续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凝心聚力,为守护患者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医”路感言:有付出,有收获,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王峰(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曼歇坝院区护理负责人,主管护师,精神专科护士,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都说精神科的工作是三分治疗,十分护理,在精神科的医疗环境中,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是他们的心灵守护者,直面他们、帮助他们、指引他们,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今年是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曼歇坝院区护理负责人王峰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第28年,起初王峰所学专业是妇幼保健专业,属临床医学,后因工作需求变更为临床护理,这也让他感受到了精神科护理和综合性医院护理的“截然不同”。王峰说,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让患者自主服药也是一门学问,护理人员需通过系统性培训,学习沟通技巧,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方法,确保患者在不被伤害的同时得到妥善治疗。 精神科的病房没有滴滴作响的监护仪,只有护士的用心呵护,因为患者没有陪护且住院时间长,护士们需要熟悉他们的一切特征。王峰打趣地说:“我们护士个个是‘全能型选手’。”正如他所言,精神疾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他们需要的更多是人文关怀。作为精神科护理团队中的一员,王峰始终把“关爱患者、服务患者、守护患者”作为工作主线,尽心尽责做好精神科的各项护理工作,在他看来,精神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医生的药物治疗、家人的鼓励支持、社会的理解认可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这些因素环环相扣,少一环都不行。“看着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康复出院,成就感油然而生,平日里也经常收到患者及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获得的每一个肯定,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王峰坚定地说。结合多年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积累的经验,王峰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带领身边的年轻人全力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他也将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医”路感言:用心灵去倾听,用双手去关爱 朱德美(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护师,糖尿病专科护士) “医生姐姐,你能教我这个纸板怎么弄吗?”“医生姐姐,我的画画好了,你快看!”在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的儿童青少年“种子计划”服务活动现场,朱德美脸上总是挂着笑意,和孩子们开心地做着游戏,并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今年刚满28岁的她,已从事护理工作10年。“每当我看到前辈们面对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依然能用温柔与微笑面对,用常人难以想象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去温暖每一个在精神领域里‘迷路’的他们时,我总是被深深地触动着、激励着、感动着。”不同于精神科,朱德美所在的临床心理科(儿童青少年科),面对的是儿童及青少年群体,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关心。平日里,通过与青少年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利用绘画治疗、青少年特殊治疗等途径,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这些都是朱德美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患者,她总是耐心劝导,用温暖的语言和善意的举动打开孩子的心扉,也许因为同样身为母亲,朱德美更加懂得孩子们的需求,也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方式,获得了众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身为一名青年护理工作者,朱德美深知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细致、体贴的身心护理服务,在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赛道”上勇往直前。
“医”路感言:心怀热忱,做患者心灵的港湾 张晓棠(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慢性精神病二科护士长、护师,精神专科护士) “心中永远装着患者”,是张晓棠踏上这个岗位后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标准。今年31岁的张晓棠每天的工作除护理安全的维护、护理人员的管理、科室护理工作计划及运行外,还要协助医生开展各类治疗工作。繁琐的流程,让张晓棠一刻也不敢松懈。“精神病患者存在各类精神症状,重度精神病患者没有自制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从生活料理到喂饭喂药,从心理疏导到疾病治疗,患者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护士们时刻关注。”在她看来,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充满了温度,对待患者更多的是去理解、去倾听,给予患者更多的尊重和鼓励,每当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肯定时,内心既温暖又满足。“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谈及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张晓棠说。 在病房里,你始终能看到她温暖的笑容、听到她亲切的询问、感受到她体贴的护理。在她的带动下,科室的工作氛围很融洽。她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再造的过程,未来,她也将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患者走出阴霾,全心全意守护好这群“可爱”的人。
“医”路感言:陪伴患者,一路前行 桃子忱(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物质依赖戒断科护师) 提到白衣天使,大家就会想到女护士,但在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队伍中,也有很多阳光大男孩,扎针输液、观察记录、心理安抚……这些女护士能干的细致活,他们干得也很漂亮。桃子忱,就是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男团”中的一员。 今年是桃子忱参加工作的第11个年头,一直以来,他始终牢记“护佑百姓精神心理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用真心驱散患者的心理阴霾,促使他们早日康复。“我看到过许多家庭因家庭成员患精神疾病而濒临破碎,那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顺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桃子忱所在的物质依赖戒断科接收的更多为药物依赖以及酒精依赖的患者,每当患者产生抵触心理时,他总是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放下戒备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久而久之,患者也对他产生了信任。“在这个岗位,就要履行好职责。”在他眼中,精神科护士无疑是陪伴患者最多、距离最近、最温暖的人,他们要做的便是去倾听、去理解、去接纳,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疏导患者的困惑,化解患者的忧伤,燃起患者对生活的希望。“这些患者并不孤单,我们会一直陪伴左右,带给他们力量和勇气,成为照亮患者心灵的那道光。”桃子忱微笑着说。
“医”路感言:从“心”做起,“护”你平安 周孝琳(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训练科副护士长、护师,精神专科护士) “‘你为什么选择做一名精神科护士?在ICU与死神搏斗,挽救病人的生命应该更有成就感吧?’曾经有人这样问我。”周孝琳回忆道。因家人从事医疗行业,从小耳濡目染,她对医生这一职业多了一份敬畏之情,立志长大后也要像父母一样做一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2018年,她到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护理人员,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全能型能手”。6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足以让她在日复一日的护理工作中,体会到精神类疾病护理的艰辛和不易。“我们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是在治愈自己。”通过与患者的长期接触,周孝琳一改往日的“急性子”,学会放缓情绪,用平和的态度和温柔的语气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同样这一过程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这些患者早日摆脱痛苦、回归社会是周孝琳到医院工作后产生的想法,这也是她选择做一名精神科护士的初心。今年29岁的她,谈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时坚定地说:“选择做一名精神类疾病护理人员是一种勇气,选择坚守更需要毅力,每一次患者的微笑、每一声真诚的感谢,都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今后我将怀揣着对这份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