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通讯员 许梦妮)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翻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乡建设档案,走进尘封的历史,打开共同的记忆,见证这座边境小城,从破旧到繁华,从灰暗到明亮,从闭塞到通达……在注重发展品质,尊重百姓意愿的基础上,70年来,江城县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使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历经时光的打磨,这颗边疆上的“明珠”愈发闪耀夺目。 从“蜗居”到“宜居” 房子不仅是人们的安身之所,更是家的象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江城县百姓的住房条件和品质均实现质的飞跃,从“住得差”到“住得好”,从“蜗居”到“宜居”,一个个家庭筑起了“安乐窝”。 杨长征是江城县气象局退休职工,今年73岁,在县城居住了50余年,目睹了县城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县城非常小,只有一条街道,半个小时就能绕城一圈,点个火把就能照亮半个城。除了县委、县政府和县医院、国营食堂是砖木结构3层楼房外,整个县城基本没有楼房,大家居住的都是土木或者砖木结构平房,居民取暖做饭都用木材和煤炭。”杨长征回忆说,1971年调入气象局时,他和3位同事住在土木结构的集体宿舍,结婚后和爱人住的是砖木结构单人间,他们一家5口挤在不足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老式楼房里。“现在孩子们成家了,都有了自己的新楼房,我和老伴住的是80平方米的楼房,三室一厅,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优美、井然有序,门口就是公园,娱乐交通购物都很便利……”杨长征对现在的住房条件很满意。 杨长征家住房条件的改变,正是江城县城镇居民住房变迁的生动写照。 江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住房水平、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目标,以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心,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考核内容,推动全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2008年至2014年,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441套。保障性住房建成配租后,基本解决了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及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降低了中低收入人员的生活成本。 5月9日,记者来到江城县城的东城尚景小区,这里是公租房小区。小区内绿植苍翠、道路洁净,环境优美,超市、快递服务站、便民菜点等一应俱全。采访中,住户对公租房政策竖起了大拇指。“我家的房子60平方米,两室一厅,房租300元一个月,很实惠,为家里减轻了经济负担。”梅进明老家在宝藏镇,在县城以开大车为业,家里有2个孩子,爱人没有工作,公租房为他家解决了住房难题。年过七旬的章发祥老人一家于2017年住进了东城尚景小区公租房。“房子明亮通透,水、电、煤气等一应俱全,实在是高兴。”章发祥说,“为了娃娃读书,儿子一家从老家牛洛河来到县城,不仅住上了楼房,还开了个小卖部,娃娃读书也方便,过去想都不敢想呀。” 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楼梯破败、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等“成长的烦恼”。2019年,江城县开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截至2023年,江城县共实施了48个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2024年,计划实施改造的7个小区已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江城县还实施了棚户区改造250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解决了老旧住宅区住房功能不全、环境脏乱差、设施不配套等问题,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优化了城市布局,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城镇化质量。“保障性住房吸引了大量人才在江城工作和生活,累计解决3500多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江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说,2023年,江城县又采用新建方式建设36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主体封顶,正在开展室内外装修,计划9月投入使用。一系列工程的展开,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居民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除了城市,江城县各个村寨民房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康平镇瑶家山村是瑶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过去,瑶家山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瑶家山村干田团墩村民小组组长邓庆文见证了整个瑶族村的变化。“以前我们住的是茅草房、土木房,现在住进了传统特色小楼房。”邓庆文高兴得合不拢嘴。 干田团墩村民小组是江城县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瑶族村寨,也是易地扶贫搬迁点。走进寨子,一排排青瓦白墙小楼矗立在眼前,一幅幅特色浓郁的民族墙绘引人入胜。 为确保农村群众住得安全又宜居,一直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江城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村C、D级危房改造等方式,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全县共投入民房建设补助资金6.21亿元,消除危旧房13148户,全县辖区内C、D级危房实现清零。 从“脏乱差穷”到“洁净美富” 初夏,走在江城县城,绿化带内三角梅、月季花开得烂漫,街道两旁凤凰花红似火、蓝花楹惹人醉;村寨里,房舍四周及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环境幽雅静谧,空气清新宜人……70年来,江城大地已华丽嬗变。近年来,江城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以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以“口岸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绿美城市建设”为抓手,以“城市更新改造”为载体,按照“东联西优,南延北展,城中提升”空间发展策略,科学规划设计,依托群山连绵的森林景观、植被茂密的地域特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独具魅力的现代化生态绿色城市逐步建成,美丽之城的底色更加鲜明。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哪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玩,而且到处灰扑扑的。”杨长征说,与过去相比,现在休闲的去处太多了,家门口就是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勐烈湖湿地公园,又大又漂亮。 近年来,江城县大力建立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主题公园、口袋公园等多样性公园。同时,配建类型丰富、功能完善、比例均衡的城市公园,新建金鸡门、龙马门、滨河花园、贸新路等一批口袋公园,持续提升改造勐烈湖公园、湿地公园、十字街公园等城市景观,城市公园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县新增城区绿地19.08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186.0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6.8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5平方米,创建绿美街区3个、绿美社区12个,建成各类公园17个,实现城市“放眼见绿”。 “我们县城太美了,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鲜花绽放。”记者在江城街头采访时,大家纷纷表示,生活在江城很幸福。 在提升“颜值”上,江城县在乡村也下足了功夫。房前屋后鲜花簇拥、菜园碧绿、果园飘香,传统的傣家竹楼干栏式民居掩映在山花绿树中……这是整董镇城子三寨呈现的景象。 “别看我们寨子现在这么美,但二十多年前,寨子脏乱差,污水乱流,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乱无章。2010年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寨子有了规划,房前屋后不是菜园、果园,就是花园。”城子三寨舒莎里傣民宿负责人李丹自豪地说,寨子美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城子三寨只是江城县乡村容貌巨变的一个缩影。江城县围绕宜树栽树、宜花栽花、宜果栽果、宜菜栽菜的原则,因地制宜把植绿增绿作为“绿美乡镇”“绿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江城全县建成区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5.4%,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从“出门全靠脚走”到“四通八达畅城乡”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70年来,江城县交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变迁。四通八达的公路如长虹横卧,缩短了各地的距离;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加快了与外界的连接;乡村公路从羊肠小道到泥巴路,再到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交通出行实现了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 翻开江城交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这个经济落后,公路建设起步晚,有着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的山区县,走过了一段艰苦的交通发展之路。1954年,在江城县成立之初,境内没有公路,从县城到普洱中心城区要步行5天,到省会昆明要24天。1961年1月,思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江城县没有公路的历史。 出生于1937年的张顺生,1966年到江城做理发生意,谈及江城曾经的交通他感慨万千:“从江城到思茅城的班车大约一个周才有一班,去思茅城要七八个小时车程,出行很不方便。如今,从江城去思茅城只需2个多小时车程。” 1978年以前,江城县仅有7条通车公路,共288公里。其中,省道2条,194.5公里;县道4条,88公里;乡村道1条,5.5公里。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边疆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江城县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1997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江城抢抓机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乡村公路,1999年底,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2016年开始,江城县抢抓脱贫攻坚这一契机,全力攻坚克难,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2020年,江城县实现全县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同年,江城县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勐绿(醒春)高速公路开工。截至2023年底,江城县公路总里程2487.72公里,7个乡(镇)全部通柏油路,建制村通硬化率达100%,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 已经从事交通建设工作30余年的老交通人白铭星见证了江城交通从“晴灰雨泥”的土路、砂石路,到直通家门口的水泥路、柏油路的巨变。他说:“以前乡村都是狭窄的沙土路,弯弯曲曲,晴通雨堵。现在,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羊肠小道变成水泥路、柏油路,群众出行省时省力。”记者也亲身感受到了如今江城交通的便利,从县城出发到最远的康平镇大树脚村,150公里的路程只需2.5小时车程。 一路走来,江城县以县城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内通”农村公路实现历史性跨越,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勐绿高速等沿边“外联”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交通的变迁,不仅引领着江城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70年来,变样的是城乡,发展的是经济,改善的是民生。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了人们的心窝;一幅幅美丽风景,镌刻了城乡建设的年轮;一张张百姓的笑脸、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映衬着一代又一代江城人70年共同奋斗的喜人成果!(本版图片由江城县融媒体中心、江城县交通运输局提供)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