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资讯 时政 热点 问政 公告 时评 党建 视觉 直播 专题 策划
 
当前位置:普洱网首页 >> 专题库 >> 文化中国行 >> 正文




沿着219国道出发 跟着蒙曼游澜沧孟连


来源:《普洱日报》   时间:2024/05/28/ 14:23 点击:

 

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5月24日至26日,“道中华”边疆行——“曼行国道·219”活动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通过直播、视频、图文等形式,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内涵和祖国边疆的大美风光。

跟着蒙曼感受景迈山茶文化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拉祜族传统民族歌舞引人入胜。5月24日至25日,沿着219国道,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蒙曼一行来到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和酒井乡老达保村,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了解当地历史、茶文化及传统民族文化。

景迈山古茶林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的古茶林典型代表,这里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千余年来,这里延续着人茶共生的古老故事。这里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

在这里,蒙曼走进古茶林,了解当地群众尊崇的先辈农耕法则,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在森林中育茶种茶,呈现出“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的景象。“万物有灵,这个‘灵’是中华儿女与自然和谐相处、各民族和谐相处,这个‘灵’就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灵魂。从万亩古茶林中看到七彩云南的各民族和谐相处,这个灵魂在灼灼发光,中华民族敬仰万物、敬仰自然,天人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在景迈山深切感受到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我们永远和蓝天、青山、我们的家园以及同胞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呵护自然。”蒙曼高兴地说道。作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9个传统村落之一的翁基古寨,历史久远,布朗族原生态文化保留、传承完整。在这里,蒙曼游览了古寨,了解民俗民情及民族建筑风格。“森林、古茶林、古村落相融相和,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蒙曼感叹道,在景迈山看到了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等各族人民共建共享这个人间仙境、世界文化遗产,深切感受到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活场景,看到边疆各民族勤劳致富的场景,各民族像花儿一样绽放,像孔雀一样开屏,这就是真正的七彩云南。

在景迈山,蒙曼还拜访了“布朗王子”苏国文,向他了解其父亲跟随西南民族参观团到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时的情形,听其讲述景迈山各族群众如何团结一心跟党走,爱护古茶林、保护古村落。

5月25日上午,蒙曼一行走进酒井乡老达保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聚集村寨,拉祜族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传统干栏式建筑保存完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基地。近年来,老达保村着力打造拉祜族文化名片,赓续讲好民族团结新故事,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拉祜族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拉祜族的男人叫‘扎+名’,女人叫‘娜+名’……”蒙曼踏着石板路来到老达保村,参观民族文化非遗展示,听取拉祜族生肖墙讲解,观看传统歌舞表演,感受源远流长的拉祜族文化,了解拉祜族民俗风情,以及如何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跟着蒙曼聆听“宾弄赛嗨”故事

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花草环绕、宁静清幽……5月25日下午,蒙曼一行来到孟连宣抚司署,深入了解傣族文化。孟连宣抚司署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融傣族、汉族建筑特色于一体,代表了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建筑群系木结构,斗拱、飞檐等构件是汉族的建筑形式,干栏式楼房、厅堂又是傣族的建筑风格。参观后,蒙曼感慨道:“我非常感慨这个末代土司为儿子取名刀保国,他虽出生于傣家贵族,但父亲希望他保家卫国。今天,傣族儿女生活在边境线上,本身就是保家卫国。”

5月26日上午,蒙曼一行来到景信乡回俄村景信一组,探访“宾弄赛嗨”。蒙曼走进孟连“宾弄赛嗨”民族团结纪实馆,了解“宾弄赛嗨”的历史进程。她还走进傣族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产业发展情况。

蒙曼说:“第一次听到‘宾弄赛嗨’这个说法是看新闻,当时感觉很特别,就想到‘宾弄赛嗨’的发源地看一看。今天实地了解后,第一个感受就是‘宾弄赛嗨’是历史又是现实还是未来,是生产、是生活、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比如,傣族人家在收割稻子时,他家的佤族、拉祜族‘宾弄赛嗨’都来帮忙,这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家在一起吃饭时,摆起桌子互通有无,有的还结成亲家。它还是一种文化方式,各民族牢牢地团结在一起,每个民族和其他民族都形成了‘宾弄赛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宾弄赛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宾弄赛嗨’文化。它更是一种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越来越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希望能够大力发扬并推广‘宾弄赛嗨’精神,使之成为全国的精神。”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上一篇:【网络中国节·端午】普洱市端午民俗文化活 ... 下一篇:思茅区“银发力量”助力文化传承
 
 
 
主办:中共普洱市委 普洱市人民政府 承办: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普洱网投稿:puernews@126.com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320150 ICP备案号:滇ICP备11001122号-3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邮箱 jubao@12377.cn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举报邮箱smjidi@126.com 普洱网不良信息举报:0879-2147559
涉未成年专用举报电话:0879-2147559 举报邮箱:smjid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