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徐一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市各级有关部门和广大“五老”坚持服务少年儿童的正确方向,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关爱少年儿童成长,呵护希望之花绽放。 “银发”护“新苗” 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在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中学,普洱市“五老”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开展“‘五老’宣讲进校园 红色薪火代代传”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图为宁洱县关工委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 (普洱市关工委提供) 在思茅区六顺镇小学、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小学等地,“五老”宣讲团成员带领同学们一同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共同缅怀伟人、学习伟人的崇高精神风范。 这一幕幕,是普洱市持续推动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队伍发挥作用,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画面。 广大“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自“五老”宣讲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9项重点课题,每年开展“五老”宣讲活动2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4万人次以上。组织“五老”从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的角度,讲好党的理论和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理论宣讲只有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更接地气、入眼入耳入心入行。普洱市关工委通过举办全市“五老”宣讲员培训会,不断提高“五老”开展宣讲教育的素质和本领;制定《普洱市“五老”宣讲团工作制度(试行)》,加快健全“五老”宣讲工作制度机制;编印《誓言永恒——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宣讲教育通稿》等本土化、独创性读本,持续规范“五老”宣讲的内容和标准,使“五老”宣讲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广大“五老”活跃在学校、社区、农村,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以春风化雨般的真情,关爱、服务少年儿童成长。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让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学生假期,积极开展民族歌舞、民族乐器、劳动技能、手工制作等青少年特色培训活动,不断满足少年儿童对艺术、文化等校外教育活动的需求。 从温杯洁具到投茶摇香,从高冲低斟到闻香品茗,在以“学茶艺、学做事、学做人”为主题的第十五期“小小茶艺师”培训班上,小学员们冲泡普洱茶的操作,展示了扎实的茶艺基础知识、茶道礼仪等。该培训自2007年开始举办,2015年在10县(区)推广,在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弘扬普洱茶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小小茶艺师”培训活动已举办15期,培训学生4400余人次。 如今,青少年特色培训内容已拓展至以“学咖啡、立品德、促发展”为主题的普洱市“小小咖啡师”培训班,以“传承古琴演奏技艺 弘扬中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小小古琴师”培训班等。 各类特色活动品牌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普洱咖啡师、普洱茶艺师、思茅菜厨师、佤山歌舞者等劳务品牌”的部署要求,在教育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普洱特色产业建设培养了有理想、有担当、有才干的青少年人才。 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让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2013年6月,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12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和改进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优化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有效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市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关爱服务少年儿童,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不久前,宁洱县普洱中学和宁洱镇第二小学的46名学生获得7.8万元的爱心助学金。 这样的场景在普洱还有很多。自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发放关爱资金226.33万元,帮扶困难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失依儿童、残障儿童共5186人。 除了经济上的帮扶,普洱市还注重生活、精神、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关爱。普洱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工作,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通过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自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配合司法部门开展禁毒防艾、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欺凌、低龄化犯罪、网络涉黄赌毒诈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619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6.4万人次,帮助广大青少年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