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族自治县下辖7个乡(镇),其中6个乡(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近年来,西盟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为基础,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导向,以“平安边境”创建为目标,找准基层社会治理与边境管控结合点,创新实施“红网领航”工程,推动“枫桥经验”从社会治理纵向延伸至边境管控,形成具有西盟特色的边境大治理体系。西盟县在2023年度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综合满意率达98.57%,排名第一。 注“强”音 奏响平安西盟红网建设“集结曲” “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强化党组织在平安边境创建中统揽全局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调整全县482个网格,配备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的网格管理员40名,由村组干部担任的网格长482名,由先进群众代表担任的网格员864名,通过把党员与群众牢牢“连”在一起,把党委政府主张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 “强”化整体合力。按照“编配科学、联合一体、小型多能”的原则和“就近、就便、集中”的要求,将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运行,制定“联合中心”准入清单事项18个大类、65个小类,禁入清单事项10类,打造“全科网格”“全域联防”,精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工作保障。持续推进边境管控防线向纵深发展,探索将联防员、护边员职责任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结合,建立网格员补助机制,将优化调整后的轮值联防员、护边员补助资金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按照“432”模式统筹解决网格员待遇,确保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实现将1个轮值联防员及护边员转变为“N”个网格员的提升,边境值守和社会治理力量进一步充实。 击“重”音 奏响平安西盟综合治理“平安曲” 注“重”打击整治。毫不动摇贯彻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各类跨境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严厉攻势。2023年以来,县域偷渡、毒品案件本地零发案,打击整治效果明显提升。 注“重”矛盾化解。建立网格信息底册,结合网格管理员日报内容,联合中心每日分析研判、分类汇总社情民意突出问题和敏感信息,定期更新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和调处进展,多部门协商研判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归口职能部门及时调处,做到现状明、措施准、工作实,不断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责任落实,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着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组、矛盾不激化、协商能解决”的目标。截至目前,网格员自主排查矛盾纠纷46件、化解46件,开展宣传活动407场次,网格服务管理工作触角延伸至具体人、具体事。 注“重”新风培育。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法治宣传及学习培训,在网格化服务管理过程中梳理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底数,以补短板、解难题为突破口,广集民意、汇聚民智,提升村民制定村规民约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将法律法规内化为村规民约,激发村民自治的内在活力,筑牢群众的国家、国门、国防意识,唱响乡风文明主旋律,推动村村寨寨形成社会治安良好、群众积极上进的良好风气。 敲“同”音 奏响平安西盟边境管控“提升曲” 边境管控“同”发力。将网格工作纳入“四方挂联”“三防融合”“两所联动”工作机制,将6个指挥中心、33个联防所与121个村(居)民小组挂联,联防所依托网格化管理,将挂联村组最小网格作为作战单元,明确联防员、民辅警一对一联系各作战单元,落实包干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实现边境管控防线从一线向社会纵深延伸。 突发事件“同”处置。制定《基层社会治理联勤联动处置流程图》,不定期与警务室、联防所开展边境管控应急演练,及时对演练过程进行复盘,查找流程上存在的漏洞,研讨更优处置办法,全县1633个技防点位和2225个前端设备预警处置率和成功率达100%。将技防、物防设施维护纳入网格职责,优化报损、修缮流程,技防在线率达99.7%,物防完好率达100%。 辖区治安“同”守护。建立网格员走访巡查制度,严格落实网格服务管理“345”工作法,做到独居老人每半月、重点人员每月、普通家庭每季“三必访”,群众家庭情况、人员类别、区域设施、隐患矛盾“四必清”,家庭变故、突发困难、邻里纠纷、突发事件、治安事件“五必到”,坚持群众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思想教育到位、矛盾纠纷调处到位,边境乡(镇)治安警情连续下降。(普洱市委政法委)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