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记者 臧灵 范晶晶)“你看,这棵咖啡树枝杈太多,不利于透风采光,还会和豆子争营养,所以要把枝杈去掉……”近段时间以来,大象精品咖啡庄园种植负责人万永明忙碌在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咖啡园,指导咖农科学修枝、施肥,对咖啡园进行科学管护。“当下正值普洱市的雨季,咖啡树生长旺盛,若不进行科学管理,就会影响咖啡豆的品质。”万永明说。 △晾晒咖啡豆。(孟连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 大象精品咖啡庄园是一家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咖旅于一体的咖啡庄园。近年来,庄园结合自身特色,采用一二三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咖农杨忠平便是受益者之一。 “去年,我家咖啡都是卖给大象精品咖啡庄园,精品鲜果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1元,普通果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5元。平时,庄园技术人员也会到咖啡园指导我们如何修枝、施肥、杀虫、采摘,在精心管理下,我家去年咖啡收入比往年高出30%。”杨忠平高兴地说。尝到甜头的杨忠平,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8亩。 普洱咖啡产业如何实施一二三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庄园与六顺镇合作,按照服务接待区、研学文创区、餐饮品鉴区、人象宜居体验区和生态涵养区‘5+1’模式,以亚洲象栖息地资源为依托,探索‘从种子到杯子’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全红果采摘+就地脱壳+庄园烘焙+研学体验’一站式精品咖啡全产业链,带动六顺镇咖啡产业发展。”大象精品咖啡庄园品牌创始人陈平仙介绍,庄园通过对咖农进行知识培训、实地指导,提升种植管理水平,提高咖啡精品率,并以每公斤鲜果高出市场价0.5元至1元的价格,定向收购咖农采收的咖啡鲜果,确保咖农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庄园还根据不同岗位特点,招收当地村民进园务工。南邦河村村民索跃伟和爱人2023年进入庄园,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夫妻俩踏上咖啡初加工岗位,每月工资加起来可达7000元以上。“在庄园上班,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还能学到技术挣到钱,别提有多高兴了。”索跃伟说。 除此之外,庄园还在园内开辟农特产品交易场所,向外来游客推介、售卖当地村民自产的农特产品,庄园所需食材也向当地村民购买,以此增加村民收入。“现在家里的鸡蛋、蜂蜜、土鸡、蔬菜、野生菌不用再拿出去卖了,庄园有人来家里收购,特别省心。”南邦河村村民罗会珍说。 在联农带农机制上,普洱市除了发挥龙头企业关键作用,还拉紧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让农民“抱团”闯市场、拓销路、稳增收。 孟连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之初就带领咖农积极探索咖啡的不同种植方法和加工工艺,想方设法提高咖啡品质,从而增加咖农收入。目前,合作社共有280户咖啡种植户,咖啡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已经投产2000亩。 “我们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加工销售,咖啡效益也越来越好。2023年,合作社向咖农发放鲜果款800万元,合作社分红28万元。”孟连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叶萍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普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全市加大咖啡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培育,总结印发10种联农带农参考模式,通过股份合作、流转入股“抱团”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农文旅融合等方式,一企业一做法、一项目一方案,每个咖啡经营性项目至少制定一项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多方共赢。 一粒咖啡豆,见证着普洱的山乡巨变。普洱市通过实施“两率双提升计划”,着力在良种繁育、品种推广、基地建设、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方面全面发力,咖啡产业迅速兴起。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67.9万亩,生豆产量5.8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2.89亿元;培育咖啡规上企业19家,咖农22万人。咖农来自咖啡产业的人均收入从2021年的3836元增长至7512元,4.3万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咖啡种植,普洱咖农用咖啡豆“金扁担”挑起了幸福好日子。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