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肖宇雪)“明天我们去基地砍甘蔗,需要10个人,大家能去的回复一声”“我能去”“我可以去”。这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板河村坡脚村民小组微信群发布的信息,不一会儿,报名人数就够了。如果报名人数过多,党支部书记曹文雷就会根据日常务工情况“公平分配”轮流去。 今年以来,江城县坚持党建引领护航农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通过支部带动随时就业、零工市场灵活就业、惠农政策兜底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主动积极干事促增收,实现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互促共赢。 支部带动随时就业。全县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在家群众就业问题,大力开展“党建+劳动力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就业技能。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党组织+企业+农户”等就近就业模式,引进和培育15家龙头企业及2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务工同步进行。支部引领,党员致富带头人成为媒介,架起了企业和农户之间随时就业的桥梁,有的党员主动承包小型工程,带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今年以来,全县163名致富带头人带动1.2万余人次农村群众就近就业,总收入达2500余万元。 零工市场灵活就业。以“零工经济”为切入口,聚焦“零工就业创业、经营主体灵活用工”需求,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建立零工“小市场”,盘活并对接供需两端的人力资源,结合线上精准及时发布用工需求信息,线下开展就业政策解答等暖心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提供县内外就业岗位8301个,推荐就地就近就业211人次。 惠农政策兜底就业。聚焦农村就业困难群体,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按需定员、就业帮扶”管理机制,继续做好东西部劳务协作,用好用活沪滇劳务协作资金,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充分发挥公益岗位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就”的弱劳力和半劳力统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健全完善规范岗位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788个,覆盖脱贫劳动力4126人,帮助农村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继续加强政策扶持特色企业,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6家,每年创造固定岗位用工436人。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