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报讯(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年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结合县域优势、产业特点,通过“建、强、帮、管”的方式,创建了一批满足群众就业实际需求、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类型多样的就业帮扶车间,让不少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做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建”字上求突破,建设多样化帮扶车间。通过政策补贴和金融支持等举措,为车间发展提供支撑,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帮助就业帮扶车间解决用工、权益维护等堵点、难点问题。目前,全县认定并正常运营的就业帮扶车间23个,全部属于劳动用工密集型产业或企业,吸纳就业260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29人,兑现奖补资金27.92万元。 “强”字上出实招,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注重惠企、助企、暖企,增强就业帮扶车间的驱动力、内生动力和牵引力,为车间的健康发展提供从资金、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支撑。同时,强化指导服务,对已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统一编号,建立专员联系制度,提供政策补贴申领、用工、培训等专项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此外,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村服务部+农户”运行模式,加强棕榈种植合作社用工岗位开发,加强种植技术、粗加工技术培训。镇沅盈诚农业专业发展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工时制、劳动协议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制度,让自由职业者、“宝妈”、老年人等群体,利用空余时间灵活务工,实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据统计,2023年,合作社用工量达7万人次,日最大用工量达500人次以上,支付劳务报酬700万元。 “帮”字上做文章,帮扶就业更灵活。对已认定的就业帮扶车间,加强沟通指导,定期走访了解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需要资金支持的帮扶车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简化业务流程,推进业务提速办理。同时,根据产业实际情况,针对有培训需求的就业帮扶车间,结合就业政策实际开展职业技能或引导性培训。 “管”字上下功夫,助推车间优化升级。坚持退出机制保质量、联系制度保用工、监督管理保运行。建立就业帮扶车间明细清单,定期走访调研就业帮扶车间,对吸纳脱贫人口比例过低的就业帮扶车间,加大就业供需对接服务,促进就业帮扶车间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就业。同时,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制定县就业中心、乡(镇)社保中心专人对接工作机制,帮助就业帮扶车间解决用工、权益维护、堵点难点问题。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
|